这样学伤寒论,思路很清晰

01

学习方法

前几天随王幸福老师抄方,谈到学习伤寒论的问题,老师说:

“经常有学生给我说,伤寒论难学,条文多,又难理解,学了好多年,临床也用不好,想请我指导一下,到底该如何去学习伤寒论。

我认为张仲景不仅是个伟大的医学家,还是个伟大的文学家,《伤寒论》这部书,言简意赅,语言精练,文学造诣很高;

比如涉及有证有方的条文,他运用对偶的写作手法,对我们学习启发很大,我希望你们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好好总结,可以事半功倍;

比如:有汗恶风的桂枝汤,对应无汗恶寒的麻黄汤;外寒里饮的小青龙汤,对应外寒里热的大青龙汤;少阳兼太阴脾虚的小柴胡汤,对应少阳兼阳明实热的大柴胡汤……等等,书中这样的对偶写法非常多,好好总结,对于学习大有裨益”。

02

条文总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师指明方向后,我利用空闲时间,边学习,边归纳总结伤寒论的条文,今天在此分享一部分,和大家一同探讨学习。

1、伤寒无汗的麻黄汤—中风有汗的桂枝汤

2、项背强几几无汗的葛根汤—项背强几几有汗的桂枝加葛根汤

3、少阳兼阳明里实热的大柴胡汤—少阳兼太阴里虚寒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4、少阳兼表寒的柴胡桂枝汤—少阳兼里热的小柴胡加芒硝汤

5、外有寒里有火的大青龙汤—外有寒里有水的小青龙汤

6、发热而里热腹泻的葛芩连汤—发热而里寒腹泻的桂枝加人参汤

7、阳证的渴而小便不利的五苓散—阴证的渴而小便不利的栝楼瞿麦丸

8、虚火胸烦闷的竹叶石膏汤—实水胸烦闷的茯苓杏仁甘草汤

9、虚寒肠痈痛的薏苡附子败酱散—实热肠痈痛的大黄牡丹皮汤

10、上腹涨的橘皮枳实生姜汤—下腹涨的厚姜半甘参汤

11、阴证小便不利的真武汤—阳证小便不利的五苓散

12、肾阳虚停水的真武汤—肾阴虚停水的猪苓汤

13、上热下寒兼腹痛的黄连汤—上热下寒无腹痛的半夏泻心汤

14、表阳证发热无汗的麻黄汤—表阴证发热无汗的麻黄附子细辛汤

15、寒热往来属太阳的麻黄桂枝各半汤—寒热往来属少阳的小柴胡汤

16、阴寒而烦的茯苓四逆汤—阳热而烦的栀子豉汤

17、上身水肿的越婢加术汤——下身水肿的牡蛎泽泻散

18、寒湿关节炎的麻黄加术汤——湿热关节炎的麻杏薏甘汤

19、亡阳的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亡阴的炙甘草汤

20、虚寒咳血的柏叶汤——虚热咳血的麦门冬汤……

03

感悟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对偶的两个方证,有的是虚实对应,有的是寒热对应;有的一组方中,大部分药都一样,只有一两味、两三味的改变,方子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如:

小柴胡汤为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党参、大枣、甘草

大柴胡汤为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大黄、白芍、枳实

两个处方前四味药完全相同,都是和解少阳;后三味药的改变,我们通过对比便一目了然:

小柴胡汤中的参、枣、草对应太阴脾虚、大柴胡汤中的大黄、白芍、枳实对应阳明热实,由此我们便可以推断出两方所对应病症的不同:

除少阳病心烦喜呕的共同特征外,小柴胡汤偏于治疗脾虚纳差的“默默不欲饮食”;大柴胡汤则主要针对实热症,如“按之心下满痛”,便秘等。

通过对比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对偶的一组方的用法,同时也掌握了某些药的用法,可谓一举两得。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gx/13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