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性黄芩

黄芩

腐肠,空肠,子芩,淡芩,枯芩,条芩,片芩,淡子芩,淡枯芩,枯黄芩,空心草,山茶根,黄金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

寒,苦。归肺、胃、大肠经。可升可降。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本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清肺与大小肠、胆经之湿热,故常用治肺热痰咳、热毒下痢。

1.清热燥湿:①用于湿热温病,多见于雨湿之季的湿热交结,表现身热不扬,汗出黏浊,舌苔黄厚,用黄芩,常与三仁汤同用。②用于湿热下痢,症见下痢红多白少,里急后重,常与黄连、葛根同用。③用于湿热黄疸,急性黄疸型肝炎,常与茵陈、栀子同用。

2.清热降火:①用于急性热病,高热烦躁,常与黄连、栀子同用。②用于肺热咳嗽,肺内炎症,常与地骨皮、桑白皮、川贝同用。

3.清热安胎:用于怀胎蕴热、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同用,亦可用于怀胎后感冒发热,常与苏叶、柴胡同用。

4.清热止血:用于肺及气管出血或鼻出血,常与地骨皮、桑白皮等同用。

5.清泄少阳:用于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的少阳证,常与柴胡,太子参等同用。

6.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疮毒。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均为清热燥湿药,均能清泄邪热、燥化湿浊,兼具解毒功能,然黄芩善除上焦湿热,主清肺火,并能清热安胎;黄连主治湿火郁结,主清心火,善解疔毒;黄柏主除下焦湿热,善泄肾经相火。

1.配柴胡: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二药合用,通调表里,和解少阳,清泄少阳之热邪。

2.配白术:白术甘温味厚,阳中之阴,可升可降,补牌安胎;黄芩苦寒而降,清热燥湿,去热安胎。二药相伍,一补一泻,一温一寒,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齐奏清热安胎之功效。

3.配半夏:黄芩苦寒清热,半夏辛散降逆,二药参合,一寒一温,苦降辛开,从而使阴阳和、升降顺、痞气消。

4.配黄连:本品苦寒,善清上焦湿热,主清肺火;黄连大苦大寒,主治湿火郁结,主清心火。湿热在里,以黄连清湿生之热,黄芩解热生之湿,二药参合,相互益彰。

5.配枳实、厚朴:枳实味苦,性微寒;厚朴味苦辛,性温。苦能下气,辛以散结,温可燥湿,寒可胜热。二药均能治食积便秘,去有形实满,又能治湿滞伤中,散无形湿满,然对积滞化热,常去热之力不足;黄芩苦寒,入阳明胃经,能清热燥湿,若同枳实、厚朴相配,则增强其消食除满之功效。

煎服,3-9克。本品苦寒,中虚有寒或无实火者忌用。酒炒黄芩:清上焦之热;黄芩:清热止血。

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的根。多生于山野阳坡或路边,耐旱。分布于长江以北大部分省区及西北和西南地区。

炒黄芩:取黄芩净片,清炒至微焦。

黄芩炭:取黄芩净片,清炒至黑色。

酒炒黄芩:取黄芩净片,用黄酒13%拌匀,使之吸尽,炒至微焦。

《本经》:”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药性本草》:“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解热渴。”

《珍珠囊》:“凉心,治肺中湿热,泻肺火上逆,……安胎。”

《本草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又云:“黄芩气寒味苦,色黄带绿,苦入心,寒胜热,泻心火,治脾之湿热,一则金不受荆,一则胃火不流入肺,即所以救肺也。”又云:“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火,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名医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心腹坚胀。”

《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

《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安胎。清热,胎中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所谓实火可泻,黄芩是也,热症多用之。”

《雷公炮制药性解》:“主崩淋热疽,痛痢恶疮,解毒收口,去翳明目。”

《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发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其它:具有凉大肠,凉胃,凉脾,凉肝,凉小肠,补膀胱,凉心包,凉三焦,凉胆,泻肝,凉肺功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gx/1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