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分享一波书友们的医案~(编辑/千诚)
健脾养阴治疗糖尿病一例
作者/许宝峰
张某,男,37岁。私企老板。初诊:-04-16。
素好饮酒,脂肪肝,血糖高(7.5mmol/L甚至8mmol/L以上)。腹部疼痛,大便时有不畅。曾患痔疮,便血,经过治疗今已痊愈。心脏有早搏,时有不适闷痛。晨起口干。舌苔腻,时而发黄,脉律不齐,偏弱。曾服半夏泻心汤,便干。平素血糖高,未服任何西药。为求降糖,请予诊治。
因脾胃素弱,酒后泄泻,胃脘部胀闷等。故处以健脾益气,清热祛湿,养阴生津,活血化瘀。消瘅降糖方:太子参15g,炒白术20g,茯苓20g,炙甘草6g,姜半夏10g,陈皮10g,黄连10g,全瓜蒌30g,乌梅20g,白芍15g,水蛭5g,大黄15g,木香10g,葛根30g,丹参15g,桑叶30g,天花粉30g,炒谷芽30g,内金15g。3副,水煎服,煎成10包,早晚分服。
注:煎服方法前因服用半夏泻心汤导致便秘,故煎药之时采用胡慎柔养脾阴之煎法:去头煎,以缓和其药性之燥烈,养护阴津。故只用二煎之药。
二诊:-4-21。自诉服药后晨查空腹血糖降至6.5mmol/L,此完全出乎本人及笔者之意料,健脾之法,本意治疗脾胃为主,降糖为辅,三副之后,有如此降糖效果,实在是中医辨证论治精神的体现。因其素患多病,补气活血以治心脏,养阴益气以疗消渴,清热解毒以治肠道之炎症,取效皆不满意。服用此药,性味平和之品,自感胃肠舒服,饮酒之时,酒量亦增,无甚不适。而降糖之佳效,尤为喜人。
所感不适者,自觉服药之后,少腹部有拘急疼痛感。肝区平素亦时作痛,痛不甚剧。故加败酱草30g以消肠道之炎症;去白芍,易之以麸炒白芍30g以缓急止痛;葛根加量至50g,再加石斛5g以养胃生津降糖。处方如下:
太子参15g,炒白术20g,茯苓20g,炙甘草6g,姜半夏10g,陈皮10g,黄连10g,全瓜蒌30g,乌梅20g,麸炒白芍30g,水蛭5g,大黄15g,木香10g,葛根50g,丹参15g,桑叶30g,天花粉30g,炒谷芽30g,鸡内金15g,石斛5g,败酱草30g。
3副,水煎服,煎成10包,早晚分服。
注:煎服方法前药遵循之前之煎服法,石斛、败酱草在前药去头煎之后,再放入一块煎。因精品石斛价格稍高,败酱草恐用二煎清热之效不良也。
按语:糖尿病之治疗多从补肾养阴论治,或遵循三消辨证论治之法,而如今糖尿病频发,肥胖者尤为多见,故健脾祛湿,补肾养阴,亦为一法。然而,补肾之药,多为滋腻,于脾虚之证不宜,何况对于肾虚之证而言,应该算是一种普遍的体质现象,或者糖尿病导致的一种体征,不应该算是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而体内缺失有口干舌燥,乏力,大便干稀不调等,故应当视为脾阴不足,用健脾养阴之法,佐以清热祛湿等。在本例治疗中又严格遵循了古人用次煎之煎服法,亦为取效之关键点。同时,患者虽然血糖高,并未服用任何降糖西药,亦未曾特别禁食甜食等品,酒亦未断,可见传统过度饮食等禁忌,未尽合理。
本人对此病之治疗观察,病例人数尚不为多。医海偶得,愿为众人道之,与共商讨之。
婴幼儿案例一则
作者/王孔波
女,9个月,体重13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