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病人得了伤寒,手脚冰冷,这是津液不足,不能送达四肢末端导致的。为什么津液不足呢?肠胃弱了,或者肠胃不弱,身体有淤堵,淤堵牵制了津液。津液输送到身体哪里,哪里就会运行正常,如果供给不足,就会发生各种问题,比如手抖,手麻,腹痛,腿抽筋,脚挛急等。
如果身体发热了,这是津液回来了,肠胃恢复了运化能力,身体还拉肚子,这是身体在向表和里来排病。肠道内积滞的食物或宿便排出后,拉肚子就停止了,身体自己在排邪。
如果手脚又变冷了,说明肠胃的运化功能下降了,肠道中的水分不能收摄,可能还会拉肚子。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病人得了伤寒发热了六天,接着手脚冰凉拉肚子九天。如果病人手脚冰凉拉肚子,肠胃是虚寒的,一般胃口不好,如果胃口非常好,很能吃,可能是临终的病人在回光返照,仅有的一点胃气消耗完了人就走了。
病人突然胃口很好,给做面条吃,如果吃饭后不发热,说明胃气回来了,病就要好了。如果吃饭后突然发热,然后热又退了。过了三天身体还在发热,晚上到了半夜病可能就要好了。因为之前发热六天,接着四肢发凉九天,现在又发热三天,津液能量回来了,病要好了。
如果又过了三天还在发热,脉数,脉数代表身体里有热,病了这么长时间津液消耗又不足,可能会发痈脓。痈脓是有热的原因。
.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病人得了伤寒脉迟六七天,脉迟是身体有寒,现在给服用黄芩汤,黄芩是苦寒的,雪上加霜,病人的身体内部更寒了,肠胃运化能力就变得更差了。腹中应该是冷的,也没有胃口吃饭。如果能吃,这是最后的胃气在消,可能会死。
从这里可以看出,健脾胃,保胃气是很重要的,要保护好脾胃,人体的津液能量才有一个正常的来源。
如果病人这时发现了除中,怎么办?马上煮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用生附子,边煮边喝,或者可能把人抢救回来。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病人得了伤寒,先是手脚冰凉,然后身体又发热,这时拉肚子会自己止住,因为津液回来了。如果这时病人反而出汗了,汗出有热,出汗也消耗了津液,津液不足,又有热,咽部就会疼痛。如果发热没有汗,拉肚子会停止,如果腹泻不止,里有热,津液虚,动血排邪,大便里就会有脓血。如果大便有脓血,病邪已经从下排了,喉咙就不会疼痛,病邪已经有了出口。
有一次一位医生治了病人,病人喉咙疼痛,用了桔梗生石膏还痛,辨证发现肠道有淤堵,淤堵产生热导致咽痛。在药里加了大黄,大便通了,喉咙就不痛了。人体能从下排邪的时候,上面就安全了。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病人得了伤寒一两天到四五天,手脚冰凉后发热了,如果开始发热后来又手脚冰凉,这个可能是身体里面有闭阻,导致的手脚凉,不是肠胃虚寒造成的。这时要仔细便秘阴阳寒热,如果确实是阴脉,里寒,可以用四逆汤一类的药;如果手脚冰凉,但是脉不是阴的,不是阴证,里面有热被闭阻了,这个时候应该清里面的热。
里有热,不能发汗,发汗造成风温,会加重病情,只能清热疏通淤堵,随证治之。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病人得了伤寒,手脚凉了五天,接着发热五天,第六天应该手脚发凉了,但是手脚还是温的,这是病要好了。
手脚发凉五天,身体发热五天,所以知道病要好了。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手脚冰凉,书上说阴阳气不能相接,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津液不能送达四肢末梢,营养供应不上,当然没有能量,手脚就发冷了。
伤寒论线上精品培训班:时间6个月,50节课,内容有:六经辨证,医案分析,条文讲解,脉诊,如何问证,辨证步骤讲解。每周更新两期课程,每次课程约一小时。
学习中医后,会对常见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癌症、中风等疾病的发生原因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如何保护身体,让疾病绕开走。
经过半年的学习,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家庭医生,对于家人的感冒发烧咳嗽便秘腹泻等能够有效处理。适合于成年人,尤其是备孕期女性、有小孩的家长、退休的老人,学习后当自己的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