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1

行*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hlw_0327/26623.html?ivk_sa=1023197a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又名《小郎中学医记》,是正在网上热传的一本以小说形式讲述中医药知识的书籍。该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

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

茵陈小儿伤湿发热三药

有个小孩子因为感冒发热后,有些恶心呕吐,脸色都有些发*,舌红苔腻尿赤,这几天都没什么胃口。

老爷爷说,苔腻尿赤为有湿浊,所以恶心呕吐没胃口,需要外解肌表之热,内除脾胃肝胆膀胱之湿。

小指月说,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老爷爷说,就用葛根来治疗发热,那恶心呕吐呢?

小指月说,藿香乃夏月湿浊恶心呕吐之妙药,可以醒脾和胃,芳香辟秽,除湿化浊。

老爷爷又说,他还有脸色发*,需要找一味药专门退*的。

小指月说,*家所得,从湿得之,这是《金匮要略》上讲的,湿阻中焦,肝胆脾胃郁热便会发*,用茵陈能够利湿退*,从下焦打开湿*的出路。

老爷爷说,行,用葛根上解肌表,藿香中和脾胃,茵陈下利湿*。这样上中下理顺湿浊之气,不愁其胃口不开,发热不退。

于是给娃子用上这三味药,小孩子吃完三剂后,烧退胃口开,恶心呕吐消失,气色也不再发*了。

小指月说,爷爷,这三味药可以定为小儿外感湿浊发热验方啊。

老爷爷说,可以,这三味药,都比较轻清,适合小儿脏气轻灵的状态,用这小儿时令感冒初起,食积发热,或脸色发*,一般都能拿得下来。

学药五到

《名医别录》曰,茵陈主通身发*,小便不利。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初春时节,老爷爷便带指月去采茵陈。

小指月说,爷爷,茵陈才这么小,冒出牙尖尖就采,为什么不等它长大点再来采吗,那样不就能采更多的药?

老爷爷哈哈一笑说,指月,茵陈茵陈,为什么叫茵陈?就是每年初春时节,它都从冬季枯*的陈腐之杆下面,冒出新鲜的嫩芽,一旦过了三月份,等这嫩芽长长就没什么药效了,就只有给柴夫们砍做柴草来烧。所以叫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小指月看着这毛茸茸像一团棉花一样的茵陈,就在想,为什么治*疸总离不开茵陈,为什么茵陈能够成为*家要药。

老爷爷说,指月,学一味药就要看到,采到,尝到,读到,用到,这五到是学习好一味药的一个过程。

你看,这茵陈从陈旧枯*的老苗里吐出新芽,它代表是哪一个象呢?

小指月说,难道是枯木逢春之象?

老爷爷笑笑说,正是,它禀春气而生,带有一股生发之气,所以茵陈不单能清热除湿退*,它更能疏肝理气解郁,因为它代表一股少阳之气,凡植物的嫩苗尖,弯曲盘旋,具有无限生机,都属于少阳状态,能条达肝胆气机。

小指月说,难怪爷爷有时对抑郁的病人,又口苦尿*的,必加茵陈。

老爷爷说,你平常抑郁,柴胡、香附足矣,可如果抑郁日久,导致湿热内闭,口干苦,尿*赤,这时除了条达肝气外,就少不了清热利湿。

所以这茵陈一味药就有点相当于柴胡配*芩之意,既疏肝胆气解郁,也清肝胆热去湿。

《医学衷中参西录》讲,茵陈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治疗血压高肝阳上亢的镇肝熄风汤里头也用茵陈呢?

老爷爷说,血压偏高,肝阳上亢,一般都有肝气不条达在里面,可你如果用柴胡之类条达肝气之药,它是往上的,容易助长上冲的脉势,你如果用茵陈之类去条达肝气,它是往下的,这样上亢的脉势就能够被拨转马头往下行。

小指月说,原来这样,疏肝理气还讲究上下。

老爷爷说,当然了,你看为什么肚腹以下气机郁滞,用川楝子、小茴香或荔枝核之类的药来疏肝理气呢?

而脾胃中土壅塞便用麦芽、谷芽来疏肝理气,两胸肋情志抑郁,属于上面气机郁滞,那就要用柴胡、香附、郁金之品来疏肝理气。

虽然茵陈是*疸之要药,但也要分阴阳寒热而用之。

小指月说,如何分阴阳寒热?

老爷爷说,那就要看病人湿热情况,如果湿重于热,那茵陈可以配合五淋散,名为茵陈五淋散,如果通身发*,小便短赤,一派热邪亢盛的*疸,就直接用《伤寒论》的茵陈蒿汤。

如果属于阳气不够,寒湿内盛,土壅木郁,所以就要用茵陈配四逆汤,叫做茵陈四逆汤,去寒湿之体,扶阳气之本,然后再借助茵陈去清热利湿,降浊退*。

小指月点点头,原来不是说所有*疸只用一味茵陈就行,还得分身体的阴阳寒热虚实,这才是体现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精神。

茵陈

全草入药。

味苦、辛,性微寒。

归脾、胃、肝、胆经。

有清利湿热,利胆退*的功效。

用于*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1、《伤寒论》:茵陈、栀子、大*。治伤寒八、九日,身*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2、《玉机微义》:茵陈、附子、干姜、灸甘草。治寒湿阴*,手足逆冷,脉沉微细等。

3、《食医心镜》茵陈羹:除大热*胆,伤寒头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蓄血发*者及血虚萎*者慎用。

除去残根和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版权归作者所有。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因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不同,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下面标题,查看详细内容!

①3个坏习惯容易诱发老年痴呆!速改~45岁之后都该注意!

②6个症状提示你血脂可能出了问题,快去检查,别心存侥幸!

③立秋后进补,鱼和肉都不如它,2元一斤,止血散淤,清爽开胃,比肉还要香!

④长期便秘危害竟然这么多!教你几招轻松调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pz/139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