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临床变化多端,血瘀证常兼有气虚、气滞、血虚热邪等证。
从而使活血化瘀治法与其它治法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活血化瘀治法的作用。
常见的配方如下。
0
理气活血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理气能增强活血效果。
常选用的理气药有柴胡、枳壳、陈皮、木香、?香附、川楝子、乌药、厚朴、苏子等。
02
补气活血
气虚不足,无法推动血液运行,从而发生瘀血,补气药有推动血行功能。
常用的有*芪、*参、*精、白术、太子参、人参、刺五加等。
03
温阳活血
血遇寒则凝,得温则行。对有寒邪引起或有阳虚的血瘀证,宜加温经散寒药。
常用有肉桂、桂枝、荜茇、附子、干姜、良姜、细辛、鹿茸等。
04
祛痰活血
痰瘀同源,痰浊阻滞经脉造成或加重血瘀,宜活血化瘀同时治疗。
常用于瓜蒌、苍术、半夏、天南星。
05
滋阴活血
具有阴虚、血瘀等证型的时候,用于滋阴活血。
常用于生地*,玄参,石斛,玉竹,天冬,麦冬,女贞子等。
06
清热活血
血瘀热证而有热*,见于温热病和外感痈疽。
常用犀角,水牛角,羚羊角,板蓝根,金银花,金莲花,芦根,*芩,*连,白茅根,*柏等。
07
软坚活血
瘀血积滞,症瘕,常配以软坚散结药。常用于昆布,鳖甲,海藻,夏枯草等。
08
利水活血
瘀血又有浮肿,小便不利者,常配以利水药。例如车前子,泽泻,枳壳,茯苓,猪苓,汉防己等。
09
祛风活血
瘀血兼寒者,常配以秦艽、独活方、防风、羌活、海桐皮、海风藤等。
0
补血活血
瘀血兼血虚者,宜配阿胶、龙眼肉、首乌、枣仁、鸡血藤等补血。
通下活血
瘀血,又见腑气不通,热结于里而为证,宜配番泻叶、芒硝等。
2
凉血活血
瘀血在温热病中,宜配清热药虎杖、*柏、生石膏、*连、栀子、*芩水牛角、羚羊角等。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 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文章推荐
中医:肝郁、痰多?小心痰气互结,一个名方5味药,理气化痰、解郁消滞
中医:觉得肚子里气不顺?四味中药,消积滞、升脾气、降胃气,打通气机
中医:四肢麻木、浑身疼痛?仲景一方养血通络、温阳散寒,横扫疼痛麻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