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泻心汤类条文及方剂简记

七、泻心汤类

54、生姜泻心汤:调和寒热,行水消痞(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简记:连芩参夏草干枣+生姜。生姜泻心夏半升,参草芩三姜四两,干姜连一枣十二,斗取六去渣煮三,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ài)食臭(xiù),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55、甘草泻心汤:寒热平调,益胃消痞(和胃补中,消痞止利)。

简记:半夏泻心去人参(甘草泻心汤草四,干姜芩三夏半升,大枣十二枚连一)

原文():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56、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散结除痞(和中降逆消痞)。

简记:连芩参夏草干枣。(半夏泻心枣十二,芩参干姜草各三,黄连一两夏半升。)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57、大黄黄连泻心汤:泻热消痞。

简记:大黄黄连泻心汤,黄二连一麻沸泡。

原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58、附子泻心汤: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简记:附子泻心附一枚,黄二连芩各一两。

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59、黄连汤:调解寒热(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简记:连桂参夏草干枣(黄连汤用夏半升,干姜连草桂各三,人参二两枣十二,一斗取六温服一)

原文():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60、黄芩汤:热泻热痢(清热止利)。

简记:黄芩芍药枣甘草。(黄芩汤中芩三两,草芍二两枣十二,一斗取三温服一)。

原文():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61、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清热止利,和胃降逆。

简记:黄芩加夏生姜汤,半夏半升姜两半。

原文():同上。

62、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清胃温脾。

简记:干姜连芩人参汤,四味各三水六升,取二去渣分再服。

原文():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63、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和胃化痰,镇肝降逆)。

简记:旋代参夏草姜枣(旋覆代赭汤姜五,代赭一两草旋三,枣十二枚夏半升,参二同生姜泻心)

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64、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温运健脾,消滞除满。

简记:厚朴姜甘夏参汤,厚朴生姜各半斤,草二参一夏半升)

原文(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

更多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pz/268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