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疫情防控,高科技还能干得更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离不开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智能高科技成果齐上阵,有力支撑了防控工作。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表现不俗。咽拭子采集是易感染的环节,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发了咽拭子检测复合机器人,以远程人机协作方式,可以轻容、快速完成咽部组织采样任务,有效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新冠CT影像AI辅助系统”借助天河超算平台,10秒即可完成新冠肺炎CT影像分析,准确度超83%,帮助一线医生快速准确地获取结果,提高筛查诊断能力。科大讯飞智能语音输入宝,可以实现电脑端语音转换医疗文字的极速输入,不仅提升医疗文书书写效率,同时避免交叉感染,已医院、医院医院投入使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借助国产超级计算系统搭建国家化合物样品库高通量筛选平台,针对新冠病*关键表面蛋白活性位点,迅速筛选出分子水平上有结合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发现了多种潜在有效“老药”,比如*芩素类中药。

大数据助力 狙击。“与患者同行”“北京健康宝”等通过对确诊患者的出行信息进行大数据匹配,帮助疫情防控部门 锁定潜在风险人群,以便高效的采取应对措施。区域链也打了个漂亮的“助攻仗”。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运行“零见面”服务模式,采取“以大数据中心沉淀全量数据、电子证照库归档证照数据、区块链平台只共享关键审批信息”的轻记账方式,既确保了关键审批信息的防篡改和安全可信,又降低了人员交叉感染风险。区块链技术点燃了*务服务升级“新引擎”。

作为科技界的新锐,5G的表现也很突出。在5G网络的支撑下,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与外地医疗专家远程视频交流,对病患进行远程会诊,显著提高了病例诊断、救治效果,一定程度缓解了武汉医务人员调配紧张、超负荷工作的痛点。

疫情防控中,虽然这些智能高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有些智能高科技 次走出实验室,在面向实际场景具体应用方面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需要不断完善,确保技术更成熟。结合在本次疫情的应用情况和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智能高科技在疫情预警领域的布局运用。疫情防控关键点在于及时发现和早期控制。在自媒体时代,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pz/344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