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虽好,但是有些人注射后还是会有不良反应。昨天晚上我原来治疗过的一个患者带着3岁半的女儿到诊所,告知在家测量体温已经达到39℃。问起原因为注射疫苗后的不良反应。
有些小朋友注射疫苗后发热主要是小儿的免疫系统在和外来的免疫球蛋白抗争,要将其排除体外,故发热。现代医学的进步,不同的发病原因层出不穷,我们千万不要被病牵着走,要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小朋友食指青筋已到二关,此时不能急退热,开方为小柴胡桂枝汤加大青叶板蓝根并交待如何服用,如果明天还不退热,就再过来,同时还有外敷药!今晨说烧已经退。
为什么要用小柴胡桂枝汤?根据六经辨证,此为太少合病。
疫苗为灭活后的病毒,注射到人体后,从而引起发热反应,故不为外感所引发,而病为在里在少阳。
半表半里以柴胡为主;加桂枝汤的主要原因是发热不汗,腠理未开,故加桂枝开其腠理使汗出。桂枝本是有汗才用,此病虽无汗也可用,故要学会灵活运用才不失“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12字的真正含义!
在临床和网上经常看到极少一部分病人打完疫苗后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瘫痪,肌肉萎缩等等影响终身难愈的后果。为了不使小朋友遭受疫苗后的痛苦,本人愿意贡献一点临床经验供大家参考,一旦发现小孩注射疫苗后一到三天有发热感冒症状,可以试试我这个方剂:
小柴胡和桂枝汤,高烧加适量的板兰根,麻黄;顽固的高热不退,可以加适量的石膏。
如果有不到之处,请大家多多指点,反正我治疗不下一百例,还没有发现超过三剂的,不过我会根据小朋友当时的情况,加针灸,放血和外敷药!
附:
龙氏中医治疗小儿外感高热
发热一般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发热三种。
外感发热成因: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薄弱,卫外不固,当气候骤变,冷热失常,或看护不周时,外邪乘虚袭表,卫阳被郁而致外感发热。
肺胃实热成因:
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导致肺胃壅实,郁而化热,郁热熏于肌肤而为肺胃实热。
阴虚发热成因: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亏,或后天失养,或久病伤阴,致阴液亏损,引起虚热内生。
此三种发热又以外感发热最为常见(肺胃实热的发热原因里写过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此两方面皆可造成发热,而且这个多半是后来再次发高热的原因),但除感冒以外,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如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丹痧、水痘等。
年幼体弱患儿,在此之中还易出现变证、兼证,这些都应该加以注意。因为我刚才已经讲过除感冒外还有别的病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表现,有的宝宝的病情还会再生变化,所以请一定要带宝宝看医生(当然我是指会辨症施治的中医大夫)哦。
下面我就谈龙家治疗外感发热治疗。主要是谈中药的治疗,因为还有好多治疗方法都有好的疗效,比如;推拿治疗,大家喜欢可以去自己查资料,因为篇幅原因,只能简单介绍龙家初级的治疗,经方加减的方剂。
外感发热分几种:
1,风寒者,发热轻,恶寒重,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苔薄白,指纹鲜红,面色青惨而不舒,重要的症状大家都没有写(是不知道?还是不写?)眼睛有一点蓝,左额有青紫纹;
治疗: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生姜大枣。
如果觉得不懂中医中药,可以用农村的老办法,是外用的法子。老葱3-4根捣烂,置于大人的手上再到火上烤热,在小孩身上搽之,先前胸再后背,手脚都擦到,七窍不能擦哦,再盖被出汗,应该可以很快痊愈。
2,风热者,发热重,恶风,微汗出,鼻流黄涕或浊涕,口干,咽痛,苔薄黄,指纹红紫。
治疗:银翘散加减
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贯仲、板兰根、僵蚕、蝉蜕。
还是老话,如果不太懂中医中药,就外用法子,黄栀子加鸡蛋清面条葱白(几岁几根哦),敷涌泉穴,情况严重的加敷内关穴。
3,又寒又热:这是我们乡下人说的话,我就不想写成书上说的文言文了,也就是说小孩一会热,一会又寒。
治疗:小柴胡加减
柴胡、黄芩、甘草(炙)、生姜(切)、大枣、半夏、连翘、银花、竹叶。
4,寒包热:也是乡下人的土话,意思就是用手摸上去开始是凉的马上就感觉里面有热涌出来这样一种感觉。龙家还有一个方法是,用大人的大拇指放在小孩的印堂穴上,感觉是以眉毛为分界大拇指上凉下热一点。
治疗;麻杏甘石汤加减;
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连翘、黄芩。
外用法子:薄荷、细辛、天花粉、太子参、白术、白茯苓、桔梗、白芍、甘草。
煮两个鸡蛋,把银镯子放在中间共同包成一团,然后让患者趴在床上,脱掉衣服,用鸡蛋包贴着皮肤使劲擦全身。共擦三遍,直到鸡蛋包凉了为止。必须先擦前胸腹和后背,然后擦四肢。它主要适合治疗各种风寒、风湿、风热、阴寒、阴湿等引起的各种感冒,以及感冒造成的肌体僵硬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