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5日电(记者刘尚君)6月12日,第一届“京津冀—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少年精品双创项目展评活动科技公益行走进房山十渡中心小学。结合学校特色社会教学实践项目,茶文化专家科普茶艺,科技教师玩转航模,全校余名师生欢聚一堂,在交互体验中共同拓展视野、探索求知。
此次科技公益行活动是第一届“京津冀-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少年精品双创项目展评活动进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北京市房山区少年宫作为项目专业指导单位。
据悉,活动旨在推动落实“精准扶贫”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促进作用,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基金会、科技职能单位、社会团体等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职能,深入学校开展科技普及工作,通过开设少年精品双创项目公益板块,组建“爱心科技团队”,组织展评及研学活动,在青少年中广泛普及科技创新理念。
在航模知识分享课上,十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抢着回答问题。中国青年网记者刘尚君摄
作为科技公益行首站落地学校,十渡中心小学位于京郊房山区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是一所有着八十年校史的“红色小学”。抗日战争时期,十渡曾经是平西抗日根据地。学校始建于年9月,由八路*抗日先遣队筹建,命名为十渡抗日小学,后于年规模办学合并为十渡中心小学。
近两年,学校努力突破教学瓶颈,为山里娃营造科技氛围,创造条件参与科技活动,在区、市级纸飞机竞赛、未来工程师竞赛“投石车”项目比赛中脱颖而出斩获佳绩。
科技教师张文龙正在为同学们上一节生动精彩的航模知识分享课。中国青年网记者刘尚君摄
“飞一个,飞一个!”教室上空,一架架飞机模型滑行旋转,掠过同学们的小脑袋,飞落到孩子们的座位中,引发阵阵兴奋的尖叫与欢呼。为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科技创新热情,少年精品双创项目特别邀请科技教师张文龙为学生们带来生动精彩的航模知识分享课。
活动现场,翱翔的航模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我知道!”在一次次举手、抢答中,同学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沉浸在科技带来的快乐中。在课程最后,孩子们还收到了精美航模礼物作为奖励。
房山十渡中心小学开设*芩茶社会实践课堂。十渡中心小学的穆克龙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在茶园中采茶。中国青年网记者刘尚君摄
值得一提的是,十渡小学学生除对科技应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外,还依托当地地域资源,开展*芩茶自然科学实践。*芩作为我国医学的传统用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刚刚退休返聘的穆克龙老师正是学校《小农庄的四季》辅导教师,同时也是自然实践课程《*芩茶》中的核心成员。在他的带领下,每周二的实践课,同学们都来到茶园“照料”一株株*芩,从锄地、种植、管理、采茶、炒茶、晾晒,茶园被同学们打理得井井有条。“把一株株小芽亲手变成冒着香气的茶叶”是每一个参与《*芩茶》实践课程同学们的心愿。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协会会长、享受市*府特殊人才津贴的高级茶艺技师张建民正在给孩子们教授*芩茶种植知识。中国青年网记者刘尚君摄
“*芩,是人类的朋友,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了能够加深同学们对于*芩的了解和认识,活动特别邀请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协会会长、享受市*府特殊人才津贴的高级茶艺技师张建民以中华茶文化起源为切入点,向同学们系统讲授了*芩茶的科学种植知识。张建民老师在课堂上更正了学生在耕种、炒茶过程中的误区,鼓励学生坚持自然课堂,打造出十渡中心小学自己的茶艺文化品牌。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事业发展部项目主管郝苏丹(左一)、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项目三部部长孔鹏飞(右一)上台为十渡中心小学校长丁福艳(左二)与学生代表赠送书籍等。
活动现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事业发展部项目主管郝苏丹、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项目三部部长孔鹏飞上台为十渡中心小学校长丁福艳与学生代表赠送书籍等礼物。此外,与会嘉宾与教师共同参观了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认真聆听了十渡中心小学12位“小红*”讲解员的精彩讲解。
在平西抗战纪念馆,十渡中心小学“小红*”讲解员正在为参观者做讲解。中国青年网记者刘尚君摄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事业发展部副部长庞欣、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科技教师董玉龙、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智能教育部部长刘睿、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科技教师张力文、北京市房山区少年宫科技项目负责人贾京伟、十渡中心小学副校长李勇参加活动。未来两个月,科技公益行活动还将走进河北张家口、北京朝阳区小学校园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