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常累及一只手或双手,或者头部也常累及。
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震颤频率一般在每秒4~18次之间,而且常常在特定种类的动作或活动时出现。例如,书写、签字、用餐等精细动作时。特发性震颤的病因主要和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该病起病缓慢,或呈逐渐进展状,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常累及一只手或双手,或者头部也常累及。
一些患者可能伴有其他运动障碍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特发性震颤的治疗主要包括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认为,特发性震颤属于“颤证”范畴。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的原则是祛风、平肝、养阴、清热、通络等。具体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
以下是一则特发性震颤的王世龙中医师治疗案例:
患者张先生,56岁,患特发性震颤3年余。患者在书写、签字等精细动作时出现明显的震颤,双手不自主抖动,伴有头晕、耳鸣、口干、腰酸等症状。患者曾经服用过乙醇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但效果不明显。患者希望尝试中医治疗。
中医诊断:颤证中医辨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
治则五龙震颤汤: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清热养阴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具体方药为:熟地黄20g、山茱萸15g、山药15g、天麻10g、钩藤15g、枸杞子15g、桑寄生15g、石决明30g、杜仲15g、黄芩10g、麦冬15g、生地黄15g等。
针灸治疗:取百会、风池、曲池、合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患者经过一个月的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症状明显减轻,双手抖动基本消失,头晕、耳鸣等症状也有所缓解。
继续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病情稳定,无明显进展。
以上是一则特发性震颤的中医治疗案例,通过中药和针灸的综合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方法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同时,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