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每剂(包)中草药约有十几种中药,大部分可以同时煎煮,但有些中药需要特殊的煎煮处理,因为有些中药成分易溶于水,有些不溶于水,有些加热后易挥发,有些长时间煎煮会破坏,有些加热后易粘或烧,有些煎煮后粘稠易沸,影响其他药的煎煮。因此,根据药物的性质,药师会在每一剂(包)中药中单独注明煎煮方法。
特殊的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泡服等方法。这些方法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煎煮出中药的有效成分,以充分利用其药用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毒中药的毒性,降低其副作用,是药三分毒。
中医历史悠久,在《医学药源论》中,对"煎药之法"的总结是:"煎药之法,最宜探究,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分别包含个和个方子,大多为汤药。仲景总是不厌其烦地在每个配方后写下煮法和服用的方法。这是因为它不仅与进入体内的药量有关,而且还直接与药效有关。
仲景方剂的煮法分为一般煮法和特殊煮法。一般煮法中主要分为?咀,即将药碎成小块,有利于煮出药味,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水若干升,煮取若干升,去渣,用水量大致以药味药量的多少而定,如桂枝汤是水七升,煮取三升,黄芩汤用水煮一斗,煮取三升;每剂只煮一次,一是药味无多,少则一二味,最多也不超过十二位,二是?咀之后,药物成分易于析出,三是煎煮时间时间较长,四是有的方用酒煎或酒水各半煎,酒助药力,又是极好的溶媒;且仲景药方多用诸药同煮的方法。
特殊煮法则分为先煮、后下、汤泡、再煮。再煮是指将配方中的某种药物煮好,然后将另一种或其他几种药物放入汤中,再次煮沸。这种方法的目的是缓和药性较强的中药,使其不至于损害正气。
煮药的用水量,只说用水多少,而没有规定用水的种类,所以大部分用水只是日常用水,但偶尔也会使用其他水,如雨水、淘米发酵后的水,或粟米煮熟后在水中浸泡五六天制成;泉水和甘澜水、酒水、各半煎、酒煎、水醋煎和蜜煎。
仲景方剂的服用方法也有区别,分为常规服用法、桂枝汤服用法、大承气汤服用法、小柴胡汤服用法、顿服、含咽法、平旦法(空腹)以及分两次、三次、四次及以上服用法。
如果感觉回答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