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不是病,咳起来真难受,一个方子专

俗话说,“咳嗽不是病,咳起来真难受”。曾几何时,咳嗽这种问题,在民间大多不被重视,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的是,咳嗽既是一种生理反应,也是一种排异反应,更是一种病理现象,还是一些重症的征兆。所以,不要小看咳嗽这个问题。对于咳嗽这个问题,自《黄帝内经》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以来,备受历代医家重视,作为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就记载了诸多治疗咳嗽的奇效良方。只不过,医圣张仲景所用方药,由于药简量大,且将息法比较繁琐,因此后世医家一直在探索,而在治疗咳嗽的古代中医名方中,有一个十分特别的方子,效果非常好,但却一直被忽略,它就是金沸草散。说到金沸草散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而且在现代很多中药房里几乎没有金沸草这味中药。那么,什么是金沸草呢?它是菊科植物旋覆花的全草,也就是说它与旋覆花其实是同一种植物,只不过旋覆花只是花,金沸草是全草,一般以茎叶为主,包括或不包括花。如果在没有金沸草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旋覆花代替。而这个金沸草散,自创方以来,就受到一众好评,尤其是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之后,从此名声大噪,只是在近现代以来,金沸草散被给忽略了,甚为可惜。金沸草散这个方剂的方源也是历来存在争议,有认为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有人为出自《类证活人书》的,但是细究其源头,实际上最早出自《博济方》,当然也有传闻出自《千金翼方》,但在现存的《千金翼方》并未找到,因此,目前来说,金沸草散的最早来源,还是以《博济方》为妥。那么,这个金沸草散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全方由“荆芥穗,金沸草,前胡,麻黄(去节),甘草(炙),半夏(洗净,姜汁略浸),赤芍药”等7味中药组成,按照原方用法,是先将这七味中药研为细末,每次服用时取药末适量,加入生姜和大枣一同煎煮,煎好后,去掉药渣,趁热服用。如果服药后汗出,那么就要减量服用,因为出汗了之后,用药就需要减量。金沸草散原本是用于治疗风邪犯肺,咳嗽痰多的,实际上,以金沸草散为基础加减化裁,可以治疗各种咳嗽。在临床运用中,也有根据兼证的加减方略,比如风热咳嗽,可以去掉荆芥、麻黄、前胡,加上桑叶、金银花、薄荷;比如咳嗽痰液黄稠的,可以去掉荆芥、麻黄,加上黄芩、浙贝母、瓜蒌子;如果燥咳无痰,咽喉干燥的,可以去掉荆芥、麻黄、前胡、半夏,加上沙参、枇杷叶、紫菀、百部;如果痰多清稀,可以与二陈汤合方;如果痰壅气促、上盛下虚的,可以去掉荆芥穗、前胡,再与苏子降气汤合方。对于金沸草散一方来说,是专治咳嗽的千古名方。那么,金沸草散的方药配伍秘诀又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且历代医家对它的君臣佐使不甚明了。即便是《汤头歌诀》收录了金沸草散,但也对其配伍并未详述,这便导致了后世医家对它的方中君药产生争议,比如清代医学家汪绂在《医林纂要》中指出,“荆芥辛苦而性上浮,祛头面之风,去经隧之湿,此方盖以此为君药”,汪绂对于方中荆芥可谓是大为欣赏,不仅力挺荆芥为君药,还认为荆芥能够“兼去风痰,诸药亦随以上升于肺,而后乃降而下坠其痰也”。但是从金沸草散的传承和加减化裁方略来看,金沸草散当以金沸草为君药,而且后世医家在临床运用时,不可去掉的中药也是金沸草而非荆芥,因此,金沸草散以荆芥为君药的说法,仅供参考,而以金沸草或者旋覆花为君药,才是正解。从金沸草散的创方思路以及临床应用来看,它的配伍的确暗藏玄机。全方以金沸草为君药,主要起到消痰降气的作用;以前胡、半夏为臣药,主要起到降气化痰止咳的作用;荆芥、麻黄、茯苓、生姜、大枣为佐药,其中荆芥发汗解表,麻黄宣肺发表,赤茯苓凉血清热,既能防止辛温发汗太过,又能疏解风寒郁经之邪热,生姜、大枣益中和胃;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全方诸药合用,共同起到发散风寒、降气行痰的奇妙作用。而且,全方还暗藏“芍药甘草汤”,有着解痉的作用,对于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着良好的作用。在使用金沸草散的时候,如果没有金沸草,可以使用旋覆花代替,对此,江尔逊先生表示,旋覆花肃肺降胃、豁痰蠲饮之力颇著,而且旋覆花不仅具有消痰降气的作用,而且由于它的味辛辛散横行的性能,可以宣散肺气达于皮毛,一降一宣,便可恢复肺主宣肃之权;旋覆花还兼具咸味,能纳气下行以归根,使胃中的痰涎或水饮下行而从浊道出,不复上逆犯肺,便可恢复肺的清虚功能态;也就是说,旋覆花一味药之功,竟可使肺、胃、肾三脏戴泽,上、中、下三焦通利[1]。如此奇妙之药,真是不可多得,由它代替金沸草也是实至名归。剩余42%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zp/745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