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COURSEARRANGEMENT导读:
"秘",有"闭"的涵义,便秘,就是大便不畅快。通常认为只有粪块干硬难出,才算便秘,这是不对的。
其实,只要排便时感觉困难,费力,不论粪块干硬与否,都叫便秘。便秘之重者,也叫大便不通。
古人对于便秘,有风秘、湿秘、气秘、寒秘、热秘之分,称为"五秘"。五秘都是以便秘为主症。
再根据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特点而分为风、湿、气、寒、热等。特点不同,说明病理有差别,治疗方法也就不同。现分述如下。
一、风秘风秘是除了大便秘结以外,还表现为皮肤皱裂,筋脉拘挛,爪甲枯槁等。有的还会兼有阵发性寒热。
大便常干燥坚涩,不易排出。风秘的原因,有人认为是肺脏受风,肺和大肠相表里,风从肺传入大肠,象风能吹干湿气一样,致使肠中津液干燥而形成便秘。
也有人认为是病人肠中平素积有瘀热,热久伤津化燥,风从内生。致成便秘。这里且不管其病
因如何,只谈谈为什么风秘能出现皮肤皱裂等症状。
由于人身各处的津液,是互相周转输布的,肠道既然于燥,全身的皮肤、肌肉、筋膜,自然也就缺乏津液濡养,所以皮肤起皱、筋脉伸展不得力,爪甲也呈现枯稿的现象。
至于出现寒热,人都是在夜间。这是因为,津虚血虚,都是阴虚,而夜间也属阴的缘故。
治风秘的主方是滋燥养荣汤。
滋燥养荣汤(《证治准绳》)
生地*、熟地*、白芍、*芩、秦艽各5克,当归6克,防风3克,甘草1.5克。水煎服。(按:本方是治肤燥之方,若用以治肠燥便秘,须加重地*、当归、白芍的用量)
老年妇女,年约5旬,年夏天,到山医二大队(当时大队在曲阜)求诊。
患者掀起衣服,全身上下,丘疹密布,由于瘙痒,抓得一片黑痂。自述发病已二年,医院皮肤科抽血化验,诊断为皮炎,但治疗毫无效果。
患者每至夜间,必发一阵寒热,寒热过后,即发出一片丘疹,
因此,旧疹未愈,新疹又生,辗转缠绵,始终不愈,烦躁失眠,极为痛苦。察其脉象,沉而稍数,舌红苔少,大便干燥,排便费力。即诊断为血燥风秘。
患者问:为什么夜间必发寒热?先生答道:人体的阳气,白天活动的时候,大都集中在体表,夜间睡眠的时候、大都集中于体内,这叫作"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大便既然燥结,已经是津枯血燥,经不起阳气的侵扰,所以在白天卫气行阳的时候,病人还不觉得怎样,
而在夜间卫气行阴的时候,已虚的阴血,配不过不虚的阳气,就寒热发作。
发作寒热,实际就是血热外出发疹的反应。
所以本证的主诉是瘙痒、寒热,而病的本质却是便秘。也就是由秘生风。治疗的方法,应当养血以治血燥,凉血以治血热,加入驱风药以治皮疹和寒热,
因此开了一张滋燥养荣汤,生熟地各用至30克,当归、白芍各15克,*苓、秦艽、防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患者服了三剂。大便通畅,寒热停止,身痒大减,丘疹渐消。
嘱其回家再服几剂,服至所有丘疹结痂脱落后,即可停药。
养血驱风除了滋燥养荣汤外,还有何首乌,也很有效。
丹方∶"治肝肾风秘,至夜微发寒热者,用生何首乌两许,顿煎,服之神效"。
上述患者,一年之后。前证又发,先生又改用此方与服,也有效果,但对比起来,不如滋燥养荣汤效果迅速。
二.气秘气秘的特点是病人常常嗳气。其大便之所以不顺利,倒不一定由于大便干燥结硬,而是"气"不下降。
"气"是什么呢?并不是指呼吸的空气,而是代表人体各个脏器生理活动的结果,大小肠的这种功能,就是"气"。
"气"既然不下降,大便下行就不痛快,而且还会出现嗳气和兼有院腹满闷的感觉,这就叫做"升降失常"。
因此治疗气秘,必须以降气药为主,如苏子、枳壳、枳实、厚朴等,把这些降气药加人通便药中,就是治气秘的效方。
如∶木香槟榔丸(《卫生宝鉴》方)∶治一切滞气,心胸腹胁痞满,便涩滞
木香、槟榔、枳壳、青皮、陈皮、蓬莪术、*连各30克,*柏、香附、大*各90克,牵牛头末克(腹润便秘用黑者,喘满膈塞用白者)。共研为细未,芒硝泡水和丸,
如豌豆大,每服三五十丸至七十丸,食远姜汤送下,以轻微腹泻为度。
又方∶
治大便干结,腹中胀闷,频频入厕,里急后重。人参、当归、枳壳,水煎服。加入陈香椽龙效。
本方各药分量,可以灵活运用。其中枳壳,在便秘的情况下, 是生用。因为生用力量 。若兼有胸胁胀满时,可以炒用。
三.湿秘湿秘也叫痰秘。它是湿热、痰饮等阻碍气机下降,以致大便不能顺利排出,湿热、顽痰胶结,
又会出现胸胁病塞满闷,或喘促、头汗出、头晕眼花等症状。痰湿在肠中,又会兼有肠鸣。
治疗湿秘,主要是用苍术、*连、*芩、*柏等清除湿热,或用半夏、茯苓、橘红、白芥子、姜汁、竹沥等搜逐痰饮,再加入一-些顺气、降气药。
如导痰汤煎送控涎丹或碌石滚痰丸。
导痰汤(《济生方》)
治痰涎壅盛,胸膈留饮,咳嗽恶心、发热背寒,饮食少思,中风痰盛,语涩眩晕等。半夏6克,南星、橘红、积实、赤茯苓各1.5克,炙廿草1克,生姜5片,水煎服。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点击「赞」+「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吧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