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义县西南34公里的留龙沟镇大齐沟村地处偏僻、产业落后,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几年来,大齐沟村逐渐发展起黄芩茶种植、高标准大棚、养殖合作社等特色产业。眼下,大齐沟村不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大齐沟村的脱贫历程是我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役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我市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精准施策、攻坚克难,为这场奔向幸福的接力赛不断奋斗。 为帮助群众稳定脱贫增收,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门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安排部署具体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四县(市)贫困乡村和贫困户家中了解帮扶情况,实地解决具体问题。下发文件,制定专项行动指南,对具体工作进行了细化,对任务进行分解,确保精准施策,打赢脱贫攻坚战。针对实际情况,紧盯群众脱贫目标,以多措并举的“组合拳”凝聚攻坚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群众幸福感—— “十三五”期间,共发展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扶贫产业项目个,建设总装机容量KWH光伏电站共个,累计收益.67万元。全市产业项目共形成固定资产价值.53万元,累计收益.17万元,带动所有5.02万人稳定脱贫,实现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项目全覆盖,全市个贫困村都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强力推进住房改善扶贫。我市的危房改造工作经验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并在全省通报表扬并推广。 扎实推进医疗扶贫。建立了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县(市)医疗扶贫保险、省医疗补充保险、医疗救助”为一体的医疗保障扶贫“五重”保障机制,实现了贫困人口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最大限度减轻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医疗保障扶贫“五重”保障框架下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80%以上。 牢固开展教育扶贫。树立“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意识,坚持将“改薄”资金优先用于农村学校满足教学、生活需要,设备采购重在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年以来,教育扶贫各阶段累计受益贫困人口人次,资助学生资金总计.98万元。五年来成功劝返63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辍学儿童,实现贫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 完善低保兜底扶贫。充分发挥低保兜底“兜得住”的功效,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体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十三五”期间农村低保标准由元提高到元。对尚未享受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的建档立卡人口人全部重新核查。截至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人,五保人。 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因地制宜地确定工程建设模式,在水源充足、居住集中的地方实施自来水工程,对于居住分散、群众饮水困难的地区,建立集中供水点,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农村饮水扶贫解困项目工程已全部完工。 强化抓党建促脱贫。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加强以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强力推进实现“一肩挑”,调整60周岁以上村书记人,培训选派干部、村“两委”干部余人次,名村干部变身“大学生”接受常态培训。 “十三五”期间,在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巨大成就: 全市稳定实现了5.02万贫困人口、个贫困村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义县脱贫摘帽。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义县县委和黑山县姜屯镇政府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北镇市扶贫办主任张洪莲和义县前杨镇党委书记刘岩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义县扶贫办在年被评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市29个典型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5个单位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凌海市扶贫办主任苑金宏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 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农村公路助推精准扶贫工程惠及我市48个乡镇、个贫困村、近20万农村人口,全市个行政村%通硬化道路,全市建制村%通客运班车。农业设施不断改善,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52万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4万亩。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成“淘宝农村服务站”,并转为电商公司,业务范围覆盖个行政村。贫困户收入和生活明显改善。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提高到年的元,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均超过元以上。贫困残疾人得到全面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得到改造,残疾人学员接受培训,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全面覆盖。创建国家级、省级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直接受益妇女2万余人,年人均增收元以上。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贫困村的村内环境得到了全面治理,修建了文化广场,清理了垃圾,绿化了村道河堤,种植了花草树木,村容面貌焕然一新。文字来源|锦州日报
编辑|李冬梅
#辽宁好网民学习百年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