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方散与收攻与补寒与热等同时并用,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
张仲景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许多方剂的组成配伍都充满了深邃的哲学思想。他巧妙地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将散与收、攻与补、寒与热等看似矛盾的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首先,在散与收的配伍上,张仲景深知散和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法则。散是为了发散,主要用于治疗外感疾患、邪在表者;而收则是为了收敛,旨在固护正气、津液。他以桂枝汤为例,方中的桂枝能解肌发表、温经散寒,而芍药甘草则能调和血脉、敛营缓急。生姜和大枣的加入,更能助桂枝和芍药发挥各自的功效。吴谦曾评价说:“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焉”。这就充分说明了桂枝与芍药相伍,能达到刚柔相济、散中有收、开中有合的效果,使表证得以解除,营卫得以调和。同样,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中的麻黄细辛与五味子的搭配,也是遵循了散收相伍的法则。其次,在攻与补的配伍上,张仲景深知攻与补是对立统一的。攻是祛邪之用,旨在消除病邪;补则是扶正之施,旨在增强正气。对于邪实正虚的患者,张仲景常常将攻与补相结合使用。例如,在治疗伤寒误下、邪气弥漫、烦惊谵语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时,他以柴胡黄芩、半夏和解枢机,用龙牡铅丹重镇以治烦惊,再以茯苓利决渎。同时,他还加入大黄以攻实邪、治谵语,又用姜枣桂参等药来扶助正气,使诸药发挥更大的效用。这种攻补并用的方法,能使错杂之邪得以内外尽解,既消除了病邪,又保护了正气。此外,在寒热并用方面,《伤寒论》中约有四分之一的方剂采用了寒热并用的配伍方法。张仲景深知只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运用寒热药性,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他既善用寒凉药清热泻火,又善用温热药散寒除湿。这种寒热并用的方法并不是简单地堆砌药物,而是需要仔细权衡药性、药效以及患者的体质等多方面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祛邪而不伤正、扶正以助祛邪的目的。综上所述,张仲景在方剂的组成配伍上充分体现了阴阳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散收相伍、攻补兼施以及寒热并用等方法,将看似矛盾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深邃的医学思想和卓越的医术成就使他成为了我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寒热并用法,这一古老的中医治疗法则,源自《内经》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理论基础。然而,它突破了传统的治疗法则,不再局限于寒证单用温热或热证单用寒凉的治疗方式。这种方法的产生,标志着中医治疗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寒性药和热性药,这两种药性截然相反的药物,在中医的巧妙配伍下,能够集于一方之中,形成独特的疗效。正如陆渊霖所说:“中医学上对寒与热的理解,与日常理解有所不同。日常中热水与冷水混合会成为温水,但药物中的寒热性质则不同,寒热药物并用时,它们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并不相互中和。”这精辟地阐述了寒热并用法的基本原则。徐灵胎也有类似的见解:“药物各有其独特的药性,有的以攻击为主,有的以补益为长。例如大黄与人参同用,大黄能够逐去体内坚积,而不会对正气造成伤害。以此类推,各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作用。”这种观点强调了寒热并用法的重要性。以大青龙汤为例,其适应症为“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这是典型的表寒里热症状,需要在治疗时兼顾表里。大青龙汤中的寒性药物能够清里热,而热性药物则能散表寒。这种配伍方式并不会互相干扰或抵消,而是各显其效。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寒热药物在治病过程中并行不悖,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孤立存在的。相反,它们的疗效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协同的。以麻杏石甘汤为例,麻黄与石膏的配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麻黄的主要功效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而石膏则是清解气分实热的良药。当它们合用时,石膏的清肺热作用可以制约麻黄的发汗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总的来说,寒热并用法的作用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药物的各自特性针对病证的寒热错杂进行治疗;二是利用药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达到了“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治疗目的,而且为中医治疗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要掌握寒热并用法,并非简单地将寒性药物与热性药物混合使用。这种方法的运用是有一定条件的,主要是基于药物的特性和疾病的属性。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性质相反、作用不同的药物才能相互协同,产生相反相成的效果。因此,了解疾病的内在矛盾和药物的特性是关键所在。疾病有寒热之分,药物也有寒热之别;病情有上下内外之异,药性也有升降浮沉的区分。疾病的多样性决定了药物配伍的多样性。仲景方的寒热并用法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以治疗“汗出而喘,无太热”的麻杏石甘汤为例,为什么选用麻黄配石膏而不是麻黄配大黄?这是因为大黄虽然能清热,但不能解肌透表,且大黄偏于下行,主要清胃肠实热。若将石膏替换为大黄,则不仅无法制约麻黄的辛通宣散作用,反而会削弱其止喘的功效。因此,该方选用麻黄配石膏而非麻黄配大黄。这正是基于对药物特性和疾病属性的深入理解,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gx/763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