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渔猎文明、游牧文明,中国这片土地有几千年的农耕传统,从肉体到精神已经习惯吃粮食。每当到现在这个春夏之交的时候,农家去年的存粮吃差不多了,新粮食还没下来,我们的祖先把它叫做青黄不接,这时候吃什么呢?
他们会用瓜菜代替口粮度日。这在现在看来属于低热量、清淡饮食,是健康的趋势应该推广。可一旦你跟家里长辈说起来只吃蔬菜,他们都会脸色凝重起来,这里头有什么问题呢?先看个几十年前的历史片段。
看来蔬菜不能代替主食,天天只吃蔬菜很危险。可如今身边到处都是喊着只吃青菜减肥瘦身的,亲眼见过一天三顿只吃黄瓜西红柿的人。
人体不是个 烧杯,不是把那些能分析的营养元素倒进嘴里就ok了,即使是在那个不得不整天吃蔬菜的年代,老百姓也会不怕费事儿的变通着加工烹饪这些蔬菜,,并不是如今这样提倡生吃、清水煮。今天给大家讲两个近期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正好跟这个话题有关。
故事一
我说家里没菜了,我妈下楼就弄来了,
吃完保姆说要回乡创业。
中午我做菜,发现素菜不够一盘了,我要去买,我妈拦下我,拿个袋子就下楼去了。
两分钟后她提着一兜就回来,我正奇怪两分钟根本走不到菜市场,她诡异的一笑展开袋子,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槐花。
“我早发现小区花园里有棵槐树,前两天还没开,今天正好。”
“小区保安没拦您啊?”
“中午他们都吃饭去了。”
原来是蓄谋已久。我妈知道小区有规定,但一涉及吃就值得斗智斗勇去排除万难了。
开始做,淘洗两遍,撒点面粉拌匀,上锅蒸。蒸完拿香油蒜汁儿一浇,15分钟就吃上了,
全家人吃得忘乎所以,还商量好了准备把剩余没蒸的槐花掺肉馅包饺子再吃一顿。
吃得最high是我家保姆,她是湖北宜城人,居然是 次吃槐花。在这天之前,40岁的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东西可以吃,而且这么好吃。
“我们那儿山里到处是槐花,怎么从来没有人去吃?”“想不到这么好吃!”
她筷子不停,平时她吃饭挺少的,这次吃撑了。
当我告诉她菜市场槐花卖5-10块钱一斤时,她瞪大眼睛,
“那我可以回家把所有山头的槐花,都采下来,开始卖。”
蒸槐花一定要用花蕾,全开放的就没那么香甜了
“嗯,我也觉得是个商机,你们那里满山遍野的槐花没人吃,现在就你懂得怎么做怎么吃,还可以开个特色饭馆啊!”
“哈哈哈哈——那我明天就回家。”
我知道她是开玩笑,但我也接着话茬儿继续发挥,“但是,你家在湖北,那里的槐花可是早就开过又谢了,这一季你是赶不上了,得明年了。
“那现在哪里还有?”
历经过饥馑年代的我妈郑重其事的说,去北京北边,去山区,阳面开没了再找山背面阴凉的地方,肯定还有。
北京的吃完呢,那就再往北啦,一直到不长槐树的地方为止。一路逛吃逛吃。
故事二
这不就是天妇罗嘛!
周末去一家大型农家乐参加了个活动,农家乐坐落在在北京西边公里的门头沟深山里,当地出产黄芩。于是,这家就是黄芩主题的农家乐了。
这里还卖黄芩主题周边产品。主推的黄芩茶,就是黄芩的鲜品植株切碎泡水。那么黄芩茶中精品,你猜猜看是啥?就是黄芩的芽。
我心想,那也不能称为茶,应该是叫做“饮”才对。这里的文字资料上写:“经科学鉴定,黄芩含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苯 、B—谷甾菌,具有清热解毒、降脂、降压、利尿、镇静、利胆、保肝等功效。茶色金黄明亮,茶味酣甘郁香,风味独特。”
尽管主办方很自豪并竭力推荐大家这样的茶饮,尽管大家也都齐声称赞这茶里含有那么多看不懂的素、酸、菌,看起来跟健康很接轨的样子,但一顿饭下来,大家还是用嘴巴做了诚实的选择:黄芩茶不怎么被人喝,每个桌上 的,是炸黄芩芽、黄芩芽摊柴鸡蛋,黄芩芽菜团子。果然,炸黄芩芽这盘几分钟就快吃光了。
我急忙夹起 一块端详着,脑补制作场景:鲜嫩的蔬菜裹上面糊,下油锅炸的金黄,这不就是日料店里的天妇罗嘛!好像中国北方家家户户都会这么做,都吃过炸莲夹、炸茄盒吧?
当年谁跟谁学的不重要,重点在为啥要裹上面糊油炸?而且大家又这么爱吃?
思考
给我们的启发
上面两个故事,应该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主食、蔬菜的关系。
中国老百姓在粮食短缺时会变着法儿让野菜跟主食联系起来,他们很早就知道,光吃青菜,不光是味道苦涩难以下咽,营养跟不上肯定撑不住。一拌上面粉,胃里马上有了吃上主食的熨帖;选择油炸,那就是改善生活算轻奢了,油毕竟挺贵的。
舌尖上的中国播完 季做过一个调查,就是问观众最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从收视率上看到,第三名是油脂类食物,第二名是主食类食物, 名是主食包裹着油脂类食物。例如肉夹馍,例如面裹着香椿芽炸制出的香椿鱼儿。裹上面粉油炸蔬菜,关键在于只要加上一点点面粉,就能带来温饱知足的感受。在粮食短缺和身体需求之间找到高明的平衡,这是这片土地流传至今的生活智慧。一个农耕文化民族,主食的记忆太刻骨铭心,不,应该叫牵肠挂肚。
近20年来物质极大丰富以来,我们出于时髦心理尽管心里想“左”,人生重要的饮食场景都在跟其它文明接轨,例如小学生办生日宴带小伙伴去麦当劳包场,男女约会都爱去西餐厅,可是一旦到了离自己最近的那些时刻,例如病了、累了,最想的不过是一碗热汤面,一碗粥。
TVB剧集里常出现的一句台词
过去的习惯我们不能轻易否定。北方人衡量一个新媳妇儿是否合格,就看馒头面条做的如何,而过了长江往南走,虽然炒菜相对多,但主题也不例外,就看新媳妇儿炒的菜是否能下饭。再往南的广东,虽然外人印象中人家天天吃生猛海鲜,可找个身边的广东人问问,他饿了最挂念的不是烧鸭烧鹅,是那些粥粉面饭。
形成主食为先的饮食习惯,跟背后的文化相关,简单说就是祖先如何看待天地万物。中医的饮食营养学认为,植物的不同部位,包含的能量是完全不一样的,最精华的东西,都含在种子里。当你把种子里面的物质能量,转化成自己的精气神,消耗自身能量是 的,如果你吃别的部位,还需要去消耗更多。所以我们说的吃饭实际上是吃种子,其它的东西只是下饭的,这就是五谷为养,五菜为充。
(各地这个季节还有哪些蔬菜的传统吃法?欢迎大家直接留言在下面)
本系列文章
放下那些外卖app,这碗面才是你肠胃的原点坐标
五谷为养之一
有多少人自己试做了那碗基本款手工面?进来说说都遇到啥困难
五谷为养之一外一篇
爱自己做饭的人,进来了解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