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院医院订阅号已更名为“白云中医”。我院为白云区中医龙头医疗单位,您身边中医养生保健、医院。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院医院产科徐菲副主任医师
文/广州中医院医院产科潘迪医师
清明时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岁时百问》是这样解释的:“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专家介绍:清明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养生应注重天时,且岭南多湿多热,使人易产生嗜睡疲倦的感觉,故更因讲究应季和顺时,以饮食与时序协调,养肝护肝,但不宜过多补肝,也应以调理脾胃兼顾肺肾、调和阴阳、扶助正气。
情
志
养
生
1.悲苦伤怀宜节制,中国提倡“祭之以礼”,可减轻悲苦情绪对身心健康的损伤,严肃礼仪之后的郊游踏青也可缓解清明的悲苦情绪。
2.动则生阳祛阴霾,中医讲究“春秋养阳、秋冬养阴”,适当的户外活动不仅能促进人体阳气的生长,还可驱散因阴雨、思亲而致的阴霾,安抚悲伤的情绪。
3.少发脾气肝气泄,春时肝气最足,肝火最旺,怒则伤肝,肝气上逆易引发高血压、脑中风等病变。正如《素问》曰“怒则气上.....怒则气逆”,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使精神愉悦,肝气疏泄。
4.咬青品茗散郁热,青嫩时蔬能清散春季体内的郁热,兼具疏肝健脾的功效,如黄芩茶(黄芩、绿茶),清热燥湿泄肺火;桂圆红枣茶(桂圆、红枣),安神养心补气血;三花茶(茉莉、菊花、玫瑰花)清肝明目解郁气;黄芪大枣茶(黄芪、大枣、党参)益卫固表补气血。
生
活
起
居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清明节作为春节的第5个节气,仍宜“被发缓形”,宜“夜卧早起”。“被发”是指该生发时就不要有约束,简单理解都是随意披散头发,使其自然舒展以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着宽松衣物。因“春主肝”,肝主青色,蓝、绿色的衣服是不错的选择。总之,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自然写意,养生之道也。
起居方面仍然提倡“夜卧早起”,适当晚睡可让人神清气爽,更重要的是建议7-9点(辰时)早起以顺应早晨生发之气。同时,因为此时胃气最旺,进餐可使食物充分消化吸收。
同时,清明时节,万物生长、百花齐放,易过敏体质人群应尽量少去或者不去植物园、公园,如一定要外出,也要带上口罩。清明时节天气变化快,昼夜温差大,应注重室内通风,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适当锻炼,增强人体免疫力。
饮
食
调
护
“药补不如食补”,春时清明节气,调养肝脏,饮食调养成其必然。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春天应当少吃酸味的食品,多添些甜味的饮食,能够补益人体脾胃之气。清明节气饮食有“两多一少”原则:1.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以温和清补为主,如荠菜、菠菜、山药、银耳、大枣等。2.多吃“祛湿”的食物:可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3,少吃“生发”的食物:清明时节肝气旺盛时节,有慢性病者不宜进食竹笋、鸡等。海鱼、咸菜、笋、公鸡等“发物”应慎食。
清明时节,饮食上还需要遵循“非时不食”原则,就是多吃应季的蔬菜水果,如荠菜、香椿等。踏青和祭祀期间,应多喝水。另外还应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比如蛋黄和豆类等。
●指导专家简介●
徐菲
产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院医院产科主任,妇产科副主任,97年毕业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至今,在省级杂志发表论文数篇。本人先后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及广医三院进修。擅长:产科重症救治及新生儿复苏,在高危妊娠管理上有丰富的经验,同时擅长妇科阴式及腹式子宫切除等手术。●作者简介●
潘迪
产科
医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国家一级协会)女性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省级课题一项,参与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制定,参加编写学术著作一部,发表SCI论文1篇,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擅长:中医药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编辑
庄梦
复核
范利华、何玉妹
责编
潘玉菲
更多科普视频
↓↓↓
↓↓↓
广州中医院医院怎么去?
▲
长按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