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证感悟大柴胡汤加味治胃痛案

大柴胡汤加味治胃痛案

谢某,女,51岁,身材短粗,形丰胖壮,喘促。血压/85mmHg。年11月10日初诊。

因胃痛1周来诊。患者于1周前因生气而胃痛发作,曾服疏肝和胃丸不效。胃痛昨日加剧,疼痛难忍,昼夜不息,引右胁痛,头晕,口苦,咽干,有痰易咯,胃脘部、右胁下按之疼痛,纳差眠差,大便偏干,舌质淡而嫩,脉沉。8年前因胃上口息肉6cm×6cm行微创手术切除。处以大柴胡汤加味:

柴胡20g,黄芩10g,姜半夏20g,枳实20g,白芍30g,制大黄10g,干姜20g,大枣20g,香附15g,延胡索20g,川楝子10g,肉桂5g。

服药6剂,胃痛、胁痛愈,口苦除,大便畅,仍有少量痰易咯,予蛇胆川贝液1盒以祛痰,疏肝和胃丸1盒以巩固疗效。

12月22日因他病来诊,胃痛、胁痛未作。

按:笔者治疗胃痛,半夏泻心汤最为常用,其次是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该患者胃痛源于情志不畅,当属肝郁为患,然疏肝和胃丸不效,必另有他因。“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患者除胃痛、右胁痛外,口苦、咽干、头晕,是典型的少阳病,必用柴胡剂。然患者大便偏干,属阳明胃实。再加上患者胃脘部、右胁下按之痛,与《金匮要略》之“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相符,故予以大柴胡汤。配伍香附以增强其疏肝理气止痛之功,配伍金铃子散(延胡索、川楝子)既能疏肝,也能止痛。

就笔者临床所见,大柴胡汤证患者的舌苔多黄厚或黄腻,而该患者舌淡质嫩,有其虚寒的一面,故予配伍少量肉桂。这是笔者当时的选方用药思路。

推荐阅读:

误治医案二则

龙蚝理痰汤

《伤寒》、《金匮》方在男科病的应用

阳事不举并不都是虚

治小便遗精白浊方

不寐、滑精案

一知半解中医医理误人不浅--早泄案

-END-

有用就扩散

有用就点在看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经方临证感悟》

作者:宋永刚;整理/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旨在推广经方,喜欢宋老师的书欢迎购买正版图书,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hy/273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