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的16首核心方的来源

考阴阳旦六神方,这一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其根源可追溯至道家学说。道家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其智慧之源正是《易经》。这部千古流传的经典,蕴含了天地之间的奥秘,揭示了宇宙间的阴阳变化。《周易·系辞》中明确指出:“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一宇宙生成的哲学思想,为二旦六神八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旦六神八法,实际上是八卦的演绎与应用。从乾坤二卦开始,生发出六子,进而形成了三阴三阳的医学体系。阴阳,作为宇宙间最基本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此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意义。阴阳相乘,形成三才,即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正是中医所追求的平衡与协调。中医的精髓,无不与易学的太极、阴阳、四时、五方、六气、七情、八卦紧密相连。这种联系,充分证明了医学的根源在于易学。中医的每一个理论、每一个疗法,都是从这个源头衍生而来。从源头探索,我们不难发现,中医的博大精深,正是源于易学的智慧与启迪。《黄帝内经》有言:“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此言揭示了天地之间的气化之道,与人体内的阴阳五行相互呼应。正如天地间的云雨循环,人体亦是一小天地,其中阴阳五行之气相互交织,维系着生命的运转。无论是太极图所揭示的阴阳对立统一,还是中医理论所阐述的五行相生相克,都离不开时间、空间与阴阳气化的概念。其中,水元素尤为关键。天一生水,龙能致雨。传说中龙能三栖,五行中唯水有气、液、固三性。水在自然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离开水则无雷风云雨,天地间的变化也将失去神韵。观察春三月,太平洋吹来的东南湿润之风,正是催生万物的春风。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然而,早春之木犹有余寒,东南水湿之气上升,与高空寒冷之气相遇,便形成了连绵不断的春雨。这淫雨霏霏,正是太过与不正之气的表现,容易引发人体内的喘嗽之症。而传说中的龙能致雨,雨过天晴,这便是小青龙汤治疗的原理所在。夏三月,南面吹来炎热之风,赤日炎炎,农夫挥汗如雨。此时人体腹内空虚,需要滋阴清热。朱雀汤中的黄连阿胶等药材,具有清滋之效,正是此时调理身体的良方。秋三月,西北吹来凉燥之风,暑湿尽除。此时宜用大小白虎汤以清热燥湿,使人体恢复平衡。冬三月,北方寒风劲吹,天寒地冻。此时应以补命火、解冻土、祛水湿、治厥寒为原则。玄武汤便是此时调理身体的良方。至于戊己土,藏于季末。火盛则土干,此时可用大小承气、腾蛇等方剂以调理。若外盛则内虚,水冷土寒,此时宜用理中、四逆、勾陈等方剂以温中散寒。如此阴阳四时、六气晦冥之变,有阴阳二君与六神之坐镇,则天清气和,阴阳平衡矣!俗云:“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阴阳胜复,故阳旦宜乎桂枝之治,阴旦宜乎黄芩之用。一为辛甘发散为阳,一为酸苦涌泄为阴。阴阳和而雨泽降,六神镇而六气平,此乃天地人合一之道也。

小(大)阳旦汤

小阳旦即桂枝汤,中风脉缓自汗康。

桂芍炙草生姜枣,温阳解表啜粥安。

小建中汤加饴芍,大阳旦汤参芪匡。

方义解要:

小阳旦汤:即仲景之桂枝汤。

主治:“治天行病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方。”

桂枝三襾,芍药三襾,生姜(切)三襾,甘草(炙)二襾,大枣十二。

上五味以水七L,煮取三L,温服一L。

大阳旦汤:即仲景黄芪建中汤加人参。

主治:“治凡病自汗不止,气息惙惙,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

黄芪五襾,人参、桂枝、生姜各三襾,甘草(炙)二襾,芍药六襾,大枣十二,饴一L。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四L,去滓,内饴,更上火,令烊已。每服一L,日三、夜一服。

小(大)阴旦汤

小阴旦即黄芩汤,芍甘大枣加姜匡。

发热下痢脉浮数,心烦呕恶一服康。

大阴旦主少阳病,小柴加芍寒热安。

方义解要:

小阴旦汤:即仲景之黄芩汤加生姜。

主治:“治天行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

黄芩三襾,芍药三襾,生姜(切)二襾,甘草(炙)二襾,大枣十二。

上五味,以水七L煮取三L,温服一L,日三服。

大阴旦汤:即仲景小柴胡汤加白芍。

主治:“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支痛,往来寒热者方。”

柴胡八襾,人参、黄芩、生姜各三襾,甘草(炙)二襾,芍药四襾,大枣十二,半夏(洗)一L。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L,煮取六L,去滓。重上火,缓缓煎之,取得三L。温服一L,日三服。

小(大)青龙汤

兴云致雨小青龙,麻桂杏草温散功。

大青龙汤化痰饮,姜细味夏现晴空。

麻桂芍草治寒表,小大青龙舞东风。

汤液伤寒名小异,经方之法实大同。

方义解要:

《汤液经》小青龙汤:即仲景之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主治:“治天行,发热恶寒,汗不出而喘,身疼痛,脉紧者方。”

《汤液经》大青龙汤:即仲景之小青龙汤。

主治:“治天行,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喘咳不已者。”

小(大)白虎汤

小白虎汤石膏知,甘草粳米四味扶。

壮热汗渴脉洪大,秋风吹来湿热除。

竹叶石膏大白虎,人参增减方名殊。

注:仲景白虎汤即《汤液经》小白虎汤,若减去知母加竹叶、麦冬、半夏即大白虎汤,大白虎加人参即仲景竹叶石膏汤。

方义解要:

《汤液经》小白虎汤:即仲景之白虎汤。

主治:“治天行热病,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脉洪大者方。”

《汤液经》大白虎汤:即仲景之竹叶石膏汤去人参加生姜。

主治:“治天行热病,心中烦热,时自汗出,舌干,渴欲饮水,时呷嗽不已,久不解者方。”

小(大)朱雀汤

(歌一)

小朱雀汤滋心功,阿胶鸡子芍药宗。

黄连黄芩泻心火,痢去血止清滋中。

大朱雀汤参姜入,补虚泻实心血通。

(歌二)

黄连阿胶朱雀方,芍药黄芩鸡子黄。

参姜加入大朱雀,痢去血止心不烦。

方义解要:

小朱雀汤:即仲景之黄连阿胶汤。

主治:“治天行热病,心气不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时下利纯血如鸡鸭肝者方。”

大朱雀汤:即小朱雀汤加人参、干姜各二襾。

主治:“天行热病重,下恶毒痢,痢下纯血,日数十行,羸瘦如柴,心中不安,腹中绞急,痛如刀刺者方。”

小(大)玄武汤

小玄武汤壮肾阳,茯苓术芍附干姜。

少阴寒湿能去尽,脉微肌冷厥寒蠲。

大玄武汤加参草,通脉救逆可回天。

注:蠲音捐juān,意为免除。

方义解要:

小玄武汤:即仲景真武汤之生姜易干姜。

主治:“治天行病,肾气不足,内生虚寒,小便不利,腹中痛,四肢冷者方。”

大玄武汤:即小玄武汤再加人参、甘草。

主治:“治肾气虚疲,少腹中冷,腰背沉重,四肢冷清,小便不利,大便鸭溏,日十余行,气惙力弱者方。”

小(大)勾陈汤

小勾陈治脾家寒,参甘姜枣一服康。

大勾陈加芩连夏,半夏泻心上下安。

方义解要:

小勾陈汤:即仲景理中汤白术换成大枣。

主治:“治天行热病,脾气不足,饮食不化,腰痛,下痢方。”

大勾陈汤:即小勾陈汤加半夏黄连黄芩,干姜换成生姜。

主治:“治天行热病,脾气虚,邪热入里,腹中雷鸣切痛,呕吐下利不止者方。”

小(大)腾蛇汤

小腾蛇汤泻下方,枳朴甘硝腹能宽。

大腾蛇即大承气,葶苈甘姜泻无还。

方义解要:

小腾蛇汤:即仲景大承气汤以甘草易大黄。

主治:“治天行热病,胃气素实,邪气不除,腹满而喘,汗出不止者方。”

大腾蛇汤:即仲景大承气汤加葶苈子、甘草、生姜。

主治:“治天行热病,邪热不除,大腑閟结,腹中大满实,汗出而喘,时神昏不识人,宜此方,急下之方。”

#深度好文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hy/812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