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临床仲景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我听身边人,说了这么一件事儿。
一个女子,更年期,脸上总是一阵一阵发热,爱冒汗。
患者难受啊,去了好多地方,找了好多大夫,吃了好多药,无济于事。
结果,人家自己找了一个窍门——吃雪糕。大冷天,吃雪糕。
结果,这一吃,症状果然改善。
于是,患者得出一个结论来:吃雪糕,能治更年期不适。
我听到这个故事,哭笑不得,心中五味杂陈。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医的科普工作,差得太多啊。中医人,应该为此感到自责。
我跟你说,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胃肠有热。她吃雪糕改善症状,是歪打正着。而且,总这么下去,对身体没啥好处。
来吧,我给你说个更典型的例子,帮你理解。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8岁,姓冯。
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这半年来,总感觉全身烘热。动不动,就热乎那么一阵子。尤其是脸上,烘热明显。
等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她就会出汗。汗出来了,热退了,他一切如常。
整个事儿,从最初偶尔发生,到后来一日数次发作,不分昼夜,也就是用了半年的时间。
患者十分苦恼,求治中医。
有医家说了,你这个事儿,考虑肝肾阴虚火旺。阴虚火旺,火往上撞,所以你头面烘热、爱出汗啊。
患者一听,觉得颇有道理,于是遵医嘱服用知柏地黄丸。
效果好不好?不但无效,反而症状加重了。
这可咋办?后来,患者找到一位医家。
刻诊,见脉滑,苔黄腻,舌红,皮肤微微发热,面红耳赤,脑袋上出汗。
患者自述,平时口淡,不渴,二便正常,月经前后时间不定。她十分笃定地说:“我这就是更年期综合症,你给我开点管更年期的药吧”。
不过,医家却自有打算。他问,患者平时饮食习惯如何,是否经常吃香的喝辣的。
患者说,受工作性质影响,她应酬多,平时确实嗜好辛辣厚味。这么多年,渐渐成了习惯,无辣不欢。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只不过,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应对更年期的方子。你来看——
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甘草6克,紫草10克,蒲黄10克,一共开3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之后,身体发热之感明显减轻,次数减少。
原方不变,再投5剂。最终,患者诸症悉平,生活恢复如常。
这是在年《国医论坛》上刊发出来的验案。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些老中医人在论及更年期治疗的时候,也偶尔会提到这个例子。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这里头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其实,说到更年期身体烘热、爱出汗,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一个问题——肝肾阴虚,阴虚火旺。
因为啥?更年期诸症,说到底,就是肝肾阴血不足带来的一系列反应。患者体内的基本环境,就是这样的。阴虚,则有热。热势上蒸,所以头面发热。热迫汗出,所以患者多汗。这的确是一般的情况,很普遍。
但是,也有例外。
啥例外呢?就是患者胃肠有湿热。
我们的胃肠阳明经,走头面啊。胃肠有热,热势循经上蒸,也会导致我们发热、多汗。
你看上头医案里这个患者,她饮食习惯里,无辣不欢。这就意味着,她胃肠可能有热。脉滑、舌红、苔黄腻,更是湿热淤积之征。
更重要的是,她之前曾经用过知柏地黄丸。如果其病因,真的源于肝肾阴虚、阴虚火旺,那用知柏地黄丸是很正确的。之所以无效,而且病情加重,就说明其病因在于湿热内蕴。知柏地黄丸,有滋肾阴的作用。用这个药,会加剧湿热。
总而言之,种种迹象表明,患者的真正病因,在于阳明湿热,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肝肾阴虚。
如何应对呢?来看看当时用的配伍——
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甘草6克,紫草10克,蒲黄10克。
这里头,紫草清热凉血,蒲黄利尿。这是用来治标的细枝末节。
关键,在于葛根、黄芩、黄连和甘草这四味药。这是治疗的根本。
这四味药,构成了一张经典方子,叫做葛根黄芩黄连汤。它出自《伤寒论》,原始组成是葛根15克,炙甘草6克,黄芩和黄连各9克。
它是干啥的呢?简单说,是治急性肠炎的。功效,在于清胃肠阳明湿热。其中的葛根,清热止泻,黄芩和黄连,善于清热燥湿。这是它的基本要点。当然,如果展开讲,那就复杂了。我们今天不去过多讨论。
总之,这四味药,肩负起化解患者胃肠湿热的任务。这个病根儿被截断以后,就没有热势上攻患者头面了,更不会造成多汗的现象。患者的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开篇所提到的那位更年期综合症患者。
她想了一个办法——吃雪糕,改善症状。
说起来,她很可能就属于阳明胃肠湿热内蕴。吃雪糕,能暂时地清热,所以会觉得舒服。而这,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患者不理解这里的学问,长期这么干,不但会伤及脾胃阳气,更容易助长湿邪。这是得不偿失的事儿。
怎么办好?医院,看自己的问题是不是属于湿热内蕴。如果是,要尽快用药加以调整。文老师这里讲的医案和方药,就是一种借鉴和参考,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我感谢你的阅读。
文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