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夏至节还有一周多的时间,下面这张传单又在朋友圈等人群聚集的地方以很高的频率亮相:
本来用来治疗瘟疫重症的一种很好的中成药,被当作阿司匹林一样的预防中风药来使用了,不仅中风没预防,您的肝脏、肾脏和血液系统成了潜在的受害对象。
安宫牛黄是温病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散、至宝丹是温病三宝,也就是说,安宫牛黄丸是治疗温热病热入心包、神昏谵语类的临床危急情况。安宫牛黄丸是由清代名医吴鞠通所创,记录在他的温病著作的《温病条辨》。
为什么叫安宫牛黄丸?本药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功。用于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所致之高热烦躁、神昏谙语等症。药名既包括了它的作用,也包括了它的主药:
这里的宫当然不是子宫,不是宫殿,是人身体内的“皇宫”,这个皇是谁呢,当然是心,因为自古就有“心为君主之官”,心的宫殿是指心包。
中医认为,温热邪毒内陷,实质上是要影响心而出现神志异常,但受帝王思想影响,心不能受邪、就像刑不上帝王,而是要由他人代帝王受过,代心受过的就是心包。
热扰神明出现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抽搐痉厥等热邪伤心的情况,都是称为“热入心包”。这个药能清热解毒,芳香开窍,安定心神,所以就叫安宫,因为牛黄是方中清热解毒的主药,自然就要写在方名里了。
安宫牛黄丸的组成和用法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真珠(五钱)山栀(一两)雄黄(一两)金箔衣黄芩(一两)
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兼治飞尸卒厥,五痫中恶,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大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安宫牛黄丸在原书中是怎么使用的《温病条辨》上焦
第16条: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禁升麻、柴胡、当归、防风、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神昏谵语者,清宫汤主之,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亦主之。
第17条: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第1条:手厥阴暑温,身热不恶寒,清神不了了时时谵语者,安宫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温病条辨》中焦
第9条:阳明温病,下利谵语,阳明脉实,或滑疾者,小承气汤主之;脉不实者,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第56条;吸受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先宜芳香通神利窍,安宫牛黄丸;续用淡渗分消浊湿,茯苓皮汤。
关于安宫牛黄丸的传说据史料记载,经过十年潜心钻研,吴鞠通在牛黄清心丸的基础上制成了安宫牛黄丸,但一直未在临床使用,直到乾隆五十八年,京城爆发大规模瘟疫,有些危重病人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抽搐等症状,死者不可胜数,吴鞠通把他发明的安宫牛黄丸给这些病人服用,救活了不少危重病人的生命,从此名声大振,安宫牛黄丸也从此为世人所熟知。这说明,安宫牛黄丸第一个适应症是温病或温疫,这类病都是传染病。
使用安宫牛黄丸要注意什么?说明书是最权威的判断药品使用合适不合适的法律依据,国家批准的说明书里载明的使用注意事项有以下几项:
1、本品为热闭神昏所设,寒闭神昏不得使用。
2、本品处方中含麝香,芳香走窜,有损胎气,孕妇慎用。
、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火生痰。
4、本品处方中含朱砂、雄黄,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肢寒畏冷,面色苍白,冷汗不止,脉微欲绝,由闭证变为脱证时,应立即停药。
6、高热神昏,中风昏迷等口服本品困难者,当鼻饲给药。
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使用本品应遵医嘱。
8、过敏体质者慎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0、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
11、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及玻璃纸;本品不可整丸吞服。
结论第一、安宫牛黄是治疗温疫病热毒内陷心包出现神昏谵语的病症,现代用于脑出血(中风)属于热闭者。
第二,安宫牛黄有一定的副作用风险,使用不当可以伤肝伤肾。
第三,本药没有预防中风以及保健作用。
建议:没有病不能用安宫牛黄。浪费钱(最少元一粒)事小,伤肝伪肾事大,且没有任何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