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7日下午,“高平市神农炎帝中医药文化传承民间学术交流会”第九期在文化馆四楼会议室举行,本期交流会两名中医人士就自己的中医特长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交流。会前,集体诵读《大医精诚》。本次会议由赵鹏老师主持。
01主讲医生:王国成王国成老师以自己的从医经历为引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介绍了自己,在年后因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逐渐步入了中医之门,从方剂入手,开始识证临证,从药物的共性和个性入手,辨识每一位中药的细微差别,渐入佳境,看病逐渐多了以后,发现仅此远远不能满足临证需要,渐渐地发现,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刘渡舟老师,胡希恕老师的医案中去寻求思路,思维得到了明显的拓展,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临证五年后,也就是年,终于体会到了孙真人的那句话“治病三年,方知天下无方可用。”痛定思痛,开始从伤寒内经里寻找治病之法度,视野明显扩大,对患者病机病因做到了很好的把握!
王国成老师还分享了医生医德的问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神报之”一直是指导自己临证的标准。真应了习总书记的那句话:中医药是打开传统文化的一把金钥匙。
王国成老师分享了两则医案,一则西医建议放心脏支架的患者,经纯中药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王老师谈到,过两天会让患者再去做个冠脉造影,若冠脉通畅,是多好的一件事情,谈到这里,王老师满脸洋溢着自信!是啊,患者的痊愈,最最有成就感的当是医生,医者仁心!
整个分享过程,可以看得出王国成老师自从步入中医之路后,从内而外透着一种智者的豁达!后学者听之,当大有裨益!
02主讲医生:李海卫李海卫老师从跟师的一则医案,详尽地谈了自己对这则医案的临床思路。
一女性患者,68岁,首诊日期:.3.18,每于午时,全身颤栗,一小时后可止,发作两年,伴微汗出,不发烧,经服用中药后,发作时间不定,或上午或下午,现发作表现同前,口唇发黑。舌质淡,齿痕,苔薄白,脉缓。曾诊断为劳力性心绞痛,高血压病Ⅲ级(极高危),Ⅱ型糖尿病,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症。
一诊:.3.18处方:制附子6g茯苓30g生白术15g白芍15g桂枝6g威灵仙30g柴胡15g*芩10g百合30g一剂医嘱:如无副作用,再渐进五剂,如有副作用,随时来诊。老师很审慎地开了一剂药;
二诊:.3.25复诊:药后未再发作,无药物副作用(已服用四剂)处方:上方去生白术加泽泻15g五剂;
三诊:.4.1复诊:发作两次,胃中痛即上冲作头痛。处方:桂枝6g制附子6g生白术10g枳实10g厚朴10g茯苓30g泽泻15g川芎15g*芩10g五剂;
四诊:.4.11复诊:偶发颤抖,程度减轻,时头痛。处方:制附子6g桂枝10g威灵仙30g独活10g茯苓30g生白术30g枳实10g砂仁15g木香6g五剂;
五诊:.4.18复诊:近一周未发作,胃中嘈杂。处方:枳实10g砂仁30g木香6g生白术15g茯苓30g香附12g藿香10g陈皮12g防风6g五剂;
六诊:.4.29复诊:未发作,眼睛昏糊,头疼。处方:*参10g生白术15g茯苓30g泽泻15g砂仁30g青皮10g川芎15g防风6g远志15g五剂;
七诊:.6.6复诊:未发作,近日胃脘痛。处方:莱菔子10g(炒)枳实10g砂仁15g生白术30g茯苓15g香附12g青皮10g厚朴10g*参10g五剂。
李海卫老师讲到:一拿到这个病案“每于午时,全身颤栗,一小时后可止,伴微汗出”,心中不由先想到了胡希恕和郝万山两位老师给一个厨子和一个老太太用桂枝汤“先其时而发汗则愈”的病例故事。《伤寒论》第94条:“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伤寒论》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战憟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相争的一种表现。又叫“战汗”。战汗一般有三个过程:振憟,发热,汗出。是体内正邪相争,正胜邪却的结果。估计我接诊的话,就先用桂枝汤试试了。但病人“不发烧”,估计会无功而返了。看老师是怎样“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呢?看老师一诊时处方:“制附子6g茯苓30g生白术15g白芍15g桂枝6g威灵仙30g柴胡15g*芩10g百合30g”一剂,医嘱:“如无副作用,再渐进五剂,有副作用,随时来诊”老师也是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啊,毕竟此病人病情不轻啊。二诊:药后未再发作,无药物副作用,(已服用四剂)处方:上方去生白术加泽泻15g五剂。咱们可以从处方中看出什么方子的影子呢?苓桂剂:苓桂术甘汤、苓桂姜甘汤、苓桂枣甘汤、五苓散、真武汤。桂枝汤加减方: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量少,不做考虑)。小柴胡汤加减方: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另外加威灵仙30g百合30g。苓桂剂是什么作用呢?所谓苓桂剂,核心药物是茯苓、桂枝二药相须相成。取茯苓之淡渗,以利水邪之上泛,用桂枝之温通,以制水气上逆,二药相伍,温阳化气,利水消饮。白术协茯苓补脾以利水,换成泽泻亦是利水渗湿之意。五苓散、真武汤也可看作是苓桂剂之化裁。五苓散主治:1)太阳蓄水证2)水湿内停3)痰饮,也是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温化寒饮的作用;真武汤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伤寒论》第67条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则起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伤寒论》原文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此两处“振振摇”“振振欲僻地”是否也是全身战憟的表现呢?此方中桂枝类方分析:方中有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附子汤的影子。桂枝加芍药汤治疗“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均与本病相去甚远,故不考虑。另本方中桂枝量少,观老师的用药习惯,可能主要取其“温通”之意。方中“柴胡、*芩”可理解为小柴胡汤之意,取其和解少阳,枢解表里之意,亦疗往来寒热等症。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可祛风湿,通经络。一般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但《开宝本草》载有: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症瘕,痃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疗折伤。通十二经,善消胸中痰唾之痞。可见老师对药物药性的掌握功力之深。百合:甘,微苦,微寒,归心,肺经,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作用。经过以上分析,处方可以归纳为真武汤与柴胡桂枝汤合方加威灵仙、百合,全方温阳利水,和解少阳,不忘安神。推测病机:心脏病以阳虚居多,心阳不足,坐镇无权,不能降服下阴,若脾肾之阳亦随而衰弱,则易出现寒水泛滥,而午时阳气正盛,或阴阳相争,故发为全身战憟(振振摇)伴微汗出,但不发烧。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者面上皮里黧黑,环口更甚,与望面色之口唇发黑,望舌之舌质淡,齿痕,脉缓相符,故本病病机可归纳为真阳不足,寒饮内盛。至于三诊、四诊偶有发作,但已向愈。五、六、七诊已不发作,则为调理胃脘痛、头痛了。
之后李海卫老师就自己总结的伤寒论中含半夏的方剂和大家作了分享。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李海卫老师的学习精神点赞!
-END-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