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老中医偏方
每天免费订阅中医老偏方精彩内容!
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蓝字即可!
子悬
妊娠胸胁胀满,甚或喘急,烦躁不安者,称为“子悬”。亦名“胎上逼心”。《医学人门》曰:“胸膈胀满疼痛,谓之子悬。
本病的产生,主要是素体阴虚,孕后赖肾水养胎,则肾阴更虚,阴虚肝经失养,肝木乘脾。以致气机升降失常,发为子悬。
本病病位在胸脘,发作时犹如有物悬阻胸膈,甚或影响呼吸,故名子悬。临症时须与子烦相鉴别。悬者恰似有物悬挂。烦者,惟心烦不安。
[主要证候]妊娠胸腹胀满,痞满不舒,呼吸迫促,坐卧不舒,烦躁不安。苔薄黄,脉弦滑。
[证候分析]孕妇素体肝郁脾虚,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肝气郁结而乘脾。脾胃气壅,升降失调,故胸腹胀闷疼痛,坐卧不安,甚则烦躁不宁。胎气上逆迫肺,则呼吸不畅,甚或喘促。苔薄黄,脉弦滑,也为肝旺脾弱所致。
[治法]疏肝扶脾,理气行滞。
[方药]紫苏饮(《普济本事方》)加黄芩。
紫苏陈皮大腹皮白芍当归川芎人参甘草
方中紫苏、陈皮、大腹皮宽中下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芎疏肝理气,人参、甘草益气扶脾,加黄芩以清热安胎。全方重在疏肝理气,调和肝脾,以达到胎气安和之目的。文
服上方后,若胸腹胀满,呼吸迫促等标病已解,惟觉烦躁不安者,又宜滋阴养血以培其本。方用阿胶养血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阿胶生地沙参麦冬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
方中阿胶、生地以养血,沙参、麦冬以滋阴,合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补肝肾之阴以安胎。
《医学心悟》:子悬者,胎上迫也。胎气上逆,紧塞于胸次之间,名曰子悬。其症由于患怒伤肝者居多,亦有不慎起居者,亦有脾气郁结者,宜用紫苏伙加减主之。
例一一妇人孕七月,忽然胎上冲心而痛,坐卧不安,医治不效,又作死胎治。而用草麻、麝香研贴脐中,在垂亡。陈(陈良甫)诊之,两尺脉皆绝,余脉和平。曰:此子悬也。若是胎死。必面赤舌青。今面不赤不青,其胎无伤。是胎上逼心。此紫苏饮治之。用紫苏、腹皮、川芎、白芍、陈皮、当归、人参、甘草、生姜、十服而胎安矣。(《女科医案选粹·陈良甫案》)
9·11子
因妊娠而出现声音嘶哑,甚或不能出声者,称为“子痦”。亦名“妊娠失音”。《素问·奇病论》云:“人有重身,九月而。”本病多发生在妊娠晚期。
子瘩之病,与肺、肾密切相关。因音出于喉,发于舌本,肾脉循喉咙,系舌本。喉者,肺之门户,肺主声音,若素体阴虚,复因妊娠胎体渐长,阴血养胎,阴津益虚,肾精不能上承,遂致声瘩。
本病主要特点是因妊娠而失音,并多在妊娠后期发生。若因外感风寒而致音瘩者,必有外证,可作鉴别。
本病多属阴虚治疗重在滋肾养阴。如因外感者,则按内科处理。
[主要证候]妊娠八九月,声音嘶哑,咽喉干燥,头晕耳鸣,掌心灼热,心悸而烦,便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花剥,脉细数。
[证候分析]肺肾阴虚,复因胎体渐长,阴津益感不足。肾精不能上乘,则声音嘶哑,咽喉干燥。肾主骨,骨生髓,脑为髓海,开窍于耳。肾虚脑失所养,则头晕耳鸣。阴虚不能敛阳,故掌心灼热,心悸而烦。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濡润,则大便燥结。阴虚内热,则小便短赤。舌红,苔花剥,脉细数,均为阴津不足,虚热内生之象。
[治法]滋肾益阴。
[方药]·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沙参、麦冬。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本方可改用汤剂服用。方中熟地、山茱萸补肝肾之精,山药健脾益肾,丹皮、泽泻清热泻火,茯苓淡渗利小便;加沙参、麦冬生津润肺,使津充液盛,上荣舌本,则声自出。如肺挟痰火,咳吐脓痰,咽干口燥,则宜滋阴润肺,可于方中去泽泻、山茱萸,加瓜蒌仁、芦根、桔梗、贝母清热化痰,润肺生津。
注:本文摘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供中医专业用),主编:罗元恺,副主编:曾敬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学习老中医偏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