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案
级修园班胡宇倩
“梅核气”早在公元六世纪隋朝巢元方等著《诸病源候论》中,就有类似此病的记载,其症候犹如梅核堵塞咽喉,故祖国医学称之为“梅核气”。西医对其命名颇不一致,有癔球症、咽喉部阻塞感、咽球综合征、咽喉神经症和癔球综合征等。本症临床常见于女性,以30~40岁居多,病人感到咽部或颈部中线有团块阻塞感、烧灼感、痒感、紧迫感、黏着感等,而客观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若病期较长,常常伴有焦虑、急躁和紧张等精神症状。此现象在吞咽唾液时更为明显,但吞咽饮食无碍。患者常常企图通过咳嗽、咳痰和吞咽等动作来解除上述症状,结果由于咽部频繁的运动和吞入大量的空气,使原有的症状更为严重。
在名中医馆的实习过程中,有幸于带教身边见闻学习,来诊病人中不乏患梅核气的患者。带教老师常用半夏厚朴汤加减,一程见效、立竿见影,患者多在复诊之时大赞其神奇疗效,故令我印象深刻,特选其典型病例,与君分享:
患者信息:吴某,女,42岁
现病史:喉中异物感,咽干,有痰,不疼不痒,有痰黏感,饮食正常,睡眠正常,二便正常,神清,精神可,舌质红,苔薄,舌下络脉有瘀,脉沉弦。
中医诊断:梅核气、阴虚火旺、痰气交阻
治则治法:清热化痰,滋阴利咽
处方:
半夏9g姜厚朴8g紫苏叶10g
茯苓10g*芩片10g甘草片6g
蝉蜕10g墨旱莲12g荆芥穗10g
防风10g桑叶10g玄参10g
桔梗6g浮石10g薄荷10g
乌梅20g茜草10g麦冬15g
炒紫苏子10g干鱼腥草10g
炒苦杏仁9g炒牛蒡子10g
?
体会:方中以半夏厚朴汤为基础,以半夏、厚朴化痰结、降逆气,痰气并治;茯苓健脾渗湿,湿去则痰无由生;紫苏芳香行气,助厚朴以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去辛温之生姜,加以桔梗、杏仁、蝉蜕、紫苏子等利咽之品,减少喉中异物感;牛蒡子、防风、荆芥疏散风热,清热解*。患者咽干、舌红则加以桑叶、*芩、鱼腥草增强清热之功,再以麦冬、玄参以滋阴。值得一提的是方中还佐以凉血活血之茜草、墨旱莲以利咽。梅核气多为痰湿内阻、痰瘀阻络而致气机不畅、气虚血瘀,甚或气血瘀滞。若正虚邪恋,阴虚血行滞涩,则佐以凉血活血之品以活血通络,“血为气之母”,血行则气通以散结,故而能利咽。全方标本同治,双管齐下,值得我们回味深思。
文字:胡宇倩
文编:曾凌珊
编辑:林洁
审核:方育涵陈婧姈路熹雅林斯宇
指导老师:杨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