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正局麻黄汤

古今 方麻黄汤,何为古今 方?

古:“伤寒论方序首方”

“伤寒”这里提到的“伤寒”是指外感的风寒,阳伤于寒;“正局”两个字呢,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典型。

“伤寒正局”即最典型的外感风寒,伤寒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基础病机。

古人没有这种代表性、典型性这些名词,它叫正局,正局就是最标准的。知常才能达变,万变不离其宗,你掌握了最标准的,以它为参照就能学习一系列的具体的外感风寒的治法和方剂,这也就是“伤寒正局”的含义。

今:“方剂学方序首方”

麻黄汤四个药的君、臣、佐、使基本结构非常标准,是基础方剂的一种典型结构。学习一个方,学生要知道这个方学习一些典型性意义在哪里。

伤寒论太阳病篇,麻黄汤的提纲“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

外感风寒表实证,张仲景称之为太阳伤寒。

太阳是表,伤寒以寒为主,寒邪作用体表以后,会发生哪一些情况呢?

人体体表有正气,以营卫作为代表。体表的气血,称之为营卫。所以提到营卫,实际上是涉及体表的。

营卫是气血的浅层,即“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卫阳,在寒邪作用下,寒性收引凝滞,使得卫阳被遏、被郁遏。

卫气温煦体表能力减弱了,就会恶寒。

由于是寒邪,伤及阳气的程度重,所以恶寒重。

外来风寒,体表正气相争、邪正相争会有发热,发热较轻。

所以恶寒重,发热轻,是外感风寒基本特征。

卫阳之气司开合,它温分肉,肥腠理。

寒性收引凝滞导致了这个卫阳之气功能障碍。卫阳之气它合而不开。不能通过它出汗来调节体温,所以造成无汗,这个外感风寒表实的基本特点。

邪正斗争于表,出现一个共性,脉浮。

这是卫气在受到寒邪作用下的一些表现。

那营呢?

营为血中之精气,营行脉中,营阴在受到寒邪作用下,使得它运行不畅到不通,不通则痛,造成头身疼痛。

营阴郁滞,脉倒反易紧急,所以出现紧脉。这样合起来就是脉浮紧。

“寒主痛,头身疼痛”,寒越重,疼痛则越强烈。根据头痛疼痛的位置及疼痛性质还可推测寒气侵袭的经脉同病机。

肺气不宣,由于外邪束表,肺脏宣发出现阻碍,由失宣导致失降而上逆,造成咳喘。

将人体阳气、阴津输布到体表的通道比作崎岖坑洼的马路,将肺气宣发比喻成汽车,汽车走行走在坑洼的道理自然也就颠簸不断啦。

以上为麻黄汤证的具体表现和简要的病机分析推理过程。

肺气上逆,往往引起胃气上逆。

说肺气上逆,往往引起胃气上逆。我们后面讲到桂枝汤证。也有肺胃不和以后,干呕,对吧?胃气上逆。那麻黄汤证也应该有。

《伤寒论》说“太阳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

呕逆,胃气上逆。为什么胃气上逆?

胃和肺经络相连,手太阴肺经,它出于肺。

首先环循胃口下络大肠。肺和大肠相表里,中间有个环循胃口,而且肺气上逆,经常引起胃气上逆。

胃气上逆,也可以引起肺气上逆,二者互为诱因。

呕吐的胃气上逆,吐完了,不吐了,还在喘。

肺气上逆的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咳喘很厉害,发作的时候。

咳、咳、咳,连续咳,往往以干呕几声而告终。

作为太阳伤寒,往往可以兼有胃气不和、胃气上逆的这一特点。

这就是整个的风寒表实证、麻黄汤证一个简单的病机分析。

麻黄汤

麻黄9桂枝6杏仁6g炙甘草3

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鼻塞流涕重,加苍耳子、辛夷;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白术、苍术、薏苡仁;

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

此汤入胃,行气于玄府,输精于皮毛,斯毛脉合精而溱溱汗出,在表之邪,其尽去而不留,痛止喘平,寒热顿解,不烦啜粥而藉汗于谷也。

下面来简要的讲解一下四药的作用

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

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利水消肿,通调水道;开腠,强行打开毛孔;发汗如挤海绵般,虽强仍有余。

桂枝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解肌,松动分肉,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温通经脉,助心阳,通血脉;助阳化气,温扶脾阳以助运水、温扶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

杏仁苦、温、有毒,入肺、大肠经

主降肺气,降气止咳平喘,实际上宣力量也有,较小,历来认为降为主;质润多脂,润肠通便。

甘草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

和中调和药性;炙用,温中缓急;生用,清热解毒。

鼻塞流涕重是常见的肺气不和,肺气不利,鼻为肺之外窍,鼻塞流涕加苍耳、辛荑,宣通鼻窍。

那夹湿的情况怎么办?

参考麻黄加术汤

麻黄9桂枝6炙甘草3杏仁6白术12

表证不明显,有表证,但是苍术发散力量强,对解表方面来说,兼顾得更好,又可以燥湿,又可以解表。还可加减薏仁。

外寒可能入里化热

如果有开始入里化热的这种过程的话,最早出现的里热,有几种情况:一个心烦,一个口渴,一个口苦咽干,这类是常见的。

但这类情况,哪怕你不是属于病态,比如夏天炎热的时候,正常人也可能会出现。

里热最早从这个方面出现,逐渐程度加重,整个涉及到气分, 到血分。所以这里反映出来的都是一种外邪可能入里化热初期状况,这类的加减方式主要强调这个基本证候情况下可能影响到的、最多影响到的一些方面。

辨证要点,它实际上就是主证加上佐证。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紧,是作为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本证型。这个辨证要点,也就使用的基本依据了。

作为表虚证,阴血不足,因为《伤寒论》里讨论了很多,涉及到亡血的这种体质,它不宜用;阳虚也不适合,因为麻桂相须,发汗力量较强,容易引起大汗亡阳,这且用麻黄汤应该遵照张仲个在后面相应的扶正解表里讨论这个治法;而仲景《伤寒论》的要求,密切观察、中病即止、不可过量,这是一个用解表剂的通则了,这是对于使用注意方面和辨证要点方面的。

今天的对于麻黄汤的分享,先到这里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后台私信冬青

感谢您的阅读。

麻烦您右下角点个“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zz/196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