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自己湿气重,但是又去不掉,原因往往是辩证不准以及用药不对。
一个是辩证不准,虽然症状舌苔上看起来湿气是不小,但是导致湿气重的原因和根儿,没找准,湿气重和全身脏腑都有关系。
有的人膀胱不大好,看起来舌根很厚腻,你一味的去吃健脾的方子、比如红豆薏米,是不够也不行的,湿气总是杵在那里十分顽强,因为你没打中湿气的三寸。
下水道有问题,你却一直去找自来水厂的毛病,虽然都和水有关,但是咋能起效呢?
好吃又养生的铁棍山药粉、口感细腻、可以喝的山药粉、河南厂家原产地直发、欢迎扫码下单
还有的人是淤血导致的湿气重,血不利则为水,这个也是很多人湿气重的原因,却几乎很少看到有人谈,这就需要自己有一定的中医基础,或者找的中医,缘分和水平都到位,一眼瞅出病机,开方选药直中病灶,但是这样的机缘可遇不可求,所以要给中医几次变通的机会,说不定第二第三次就有效果了。
还一个是虽然看准了病灶,但是用的药和方子不合适,比如很多人的确是脾胃问题导致的湿气重、有郁热,舌苔黄腻,这个是有很大比例的。
但是用的药和方子不大对头,本来应该用降胃、利湿为主的(比如半夏、陈皮),却一直去用黄连、黄芩、石膏一类的去清热燥湿,虽然这些也是调理肠胃的,但往往是外部热邪袭扰肠胃才需要用的药,如果用这些药治内伤湿气,那湿气会依然杵在那,也是消不掉的。
中药是十分讲究的,同样是清热,你用黄连能治的热,用石膏就不好治,石膏好治的,黄连就不好治,虽然都是清热的,但是能分清的,很不容易。
今天给湿气重的人,介绍一个降胃化痰的古方,就是肠胃问题导致的,名气非常响,就是大名鼎鼎的温胆汤,孙思邈神医的原方是这样的: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甘草、生姜。
不过后世很多人,喜欢加上一味茯苓,可以增加健脾以及利水的功效,也是挺适合的,想了解参考剂量的读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