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三:(胎胀三)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金匮》失载,此取《伤寒》方补。
附子二枚,去皮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木郁则脉弦。木郁阳陷,故发热而恶寒。木郁克土,故胎胀而腹痛。木郁风生,故少腹凉气如扇。所以然者,土湿水寒,肝木不荣,陷而生风,疏泄失藏,致令子脏开张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肾脏,苓、附,泻水而驱寒,参、术,补土而益气,芍药敛木而息风,水温土燥,木荣风息,则寒热止而痛胀消矣。
1 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者,此为木气下陷也,营弱则发虚热也,故气沉陷,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木郁克土,故见腹痛,少阴寒盛,卫阳不出,故见恶寒;此也就是木郁阳陷,则发(虚)热而恶寒。少腹如扇者,水寒木陷,故风动腹寒,凉气如扇也。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子脏者,宫中之脏,此指胎也,寒水失藏而子脏开,是欲流产坠胎之义(此即虚劳篇提纲脉弦大妇人半产之义。此半产之后脉弦而大)。当以附子汤,温其肾脏。
2 脏者肾也,子脏者,也是肾之子脏之义。妊娠一,命门者,(肾)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子宫者,舍于命门,系于肾中原气也。原气者,即为肾气也,肾气不足,则子宫失养,故少腹如扇。肾寒则失敛藏,风泄则子脏开。故当以附子汤,温阳散寒,暖宫安胎。
少阴之阳弱,不足以温其子脏,故风泄失藏而子脏开。此为少阴不足,非少阴之盛,若少阴之盛,必不受孕结胎,又何至怀妊六七月。虽皆是水寒之义,但先后之别,轻重之分,少阴火力不足,则少阴失藏,风木陷泄,子脏欲开,非早产即流产,更有火虚甚者,二月即坠胎。观698页,“坠胎”之义。
3 凡言附子有坠胎之弊者,皆是庸医之遗毒,此不读仲景之过也。中医理法方药,皆以仲景为准。不读仲景,不懂审证,反言药毒,庸医之论,祸害中医。
论;脉法五十,诸弱发热,即是本条,脉弦血虚则发热也。木郁则脉弦,脉弦发热,此为营弱,弦则里虚,则发虚热。少阴寒盛,卫气不出,即见恶寒也。此即是水寒木陷,营弱则发热,卫气不出,则恶寒之义。
单独说一下,脉弦阳陷,发热恶寒并见之证,里虚之发热恶寒,区别太阳表证之发热恶寒也。
脉弦发热者,水寒木陷,子脏开为何不见沉紧而见脉弦也。此怀妊六七月,必见脉弦也,阳减不足也,阴寒沉紧之人,必不受孕结胎也。如虚劳篇言,精气清冷,令人无子。本条子宫,舍于命门,系于肾中原气也。肾气不足,宫寒如冰,必不结胎也。
妊娠四:(胞阻四)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阿胶二两艾叶三两甘草二两川芎二两干地黄六两当归三两芍药四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非经期而下血,如器漏水滴,谓之漏下。土弱木郁,不能养胎,则胎落而半产。半产后,肝脾遏陷,阳败而不能温升,因续下血不止。肝脾阳衰,胎成气滞,木郁血陷,故妊娠下血,如宿癥漏下之类。假令妊娠,腹中疼痛而下血,此为胞气阻碍,经血不得上行而下也。胞阻之病,因木郁风动,经脉寒涩而成。胶艾汤,芎、地、归、芍,养血而行瘀涩,阿胶、艾叶,润燥而温寒凝,甘草补土而暖肝气,木达则阻通矣。
1 妇人有漏下者,非经期而下血,如器漏水滴,谓之漏下。有半产后(此即流产)因续下血都不绝者,半产者,土弱木郁,不能养胎,则胎落而半产。半产后肝脾郁陷,阳败而不能温升,则血陷下而不止。肝脾阳衰,胎成气滞,木郁血陷,故妊娠下血,此是因虚而下血,如宿癥漏下之情形。妇人有各种下血,假令妊娠腹中痛而下血,此为胞气阻碍,经血不得上行而下也。胞阻之病,因木郁风动,经脉寒涩而成。胶艾汤,养血而行瘀,润燥温寒凝,补土而暖肝,木达则阻通。
论;498页虚劳一,漏下者,非经期而血下,血续失者,如屋漏而水滴也。
酒煮中药,药成而酒也全部蒸发完毕,不要畏酒,酒合肝性,又可解药之滋腻。即然酒已蒸发完毕,为何还用酒,余也不知,就是依仲景之法就没有错。
2 重点,本条是妊娠,学习理解提纲时,一定要围绕着妊娠进行。本条提纲的主要核心,可以简化为,妊娠腹中痛者,此为胞阻,胶艾汤主之。因寒而胞阻,因寒而有下血。妊娠,腹中痛,下血,是为胞阻之主症。注意区别下血,师言此妊娠下血,如癥痼下血之类,是下血情形相近也,不要理解有误。
妊娠五:(腹痛五)妇人怀妊,腹中(疒丂)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三两芍药一斤川芎三两茯苓四两泽泻四两白术四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胎成气滞,湿土贼于风木,则腹中(朽)痛。当归芍药散,川芎、当归、芍药润肝而行瘀,茯苓、泽泻、白术泻湿而燥土也。
1 音(朽)痛,绵绵而痛,湿盛木郁之痛也。当归芍药散,疏木建中,泻湿燥土,行气化瘀,安胎止痛。此只是腹痛,没有下血。上条胞阻,腹痛,又有下血。
妊娠六:(呕吐六)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一两人参一两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中焦郁满,胃气上逆,则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干姜、人参温中而益气,半夏、姜汁降逆而止呕也。
1 妊娠,胎之初结,气血凝蹇,木气盛而土气虚,所以中焦郁满,胃气上逆,则呕吐不止。本方治妊娠呕吐不止,可以与妊娠一,桂枝汤互补。初见受胎反应与结胎孕吐之别,或以六十日为界区分二方之主。
2 本方可制成中成药,治疗女人孕吐,与桂枝汤互补,可以受益所有女性。
附;李可老中医医案,孕吐两则
1 赵某之弟媳,28岁,1965年7月25日邀诊,怀孕2月,剧烈呕吐35天,随夫返乡调养。从天津至灵石,旅途劳顿,已形成脱水,眼眶深陷,气喘多汗,水米不入,脉细如丝,予生半夏,茯苓,红参(另炖),鲜生姜各30克,炙甘草15克,姜汁10毫升对入,浓煎,小量多次呷服,1剂而愈。
论;半夏,生姜,降胃逆而止呕,人参温中而补虚。加茯苓泻湿益气。本方重点“生半夏”。
2 侯某,怀孕2月,呕吐酸苦37天,便燥,口苦,咽干,目眩,两耳如蒙,听力退。头面时觉轰热上冲,脉沉弦数,舌红中根黄。拟和解肝胆,降逆和胃;
柴胡、黄芩、红参(另炖)各15克,生半夏、赭石末各30克,姜汁2盅对入,大枣10枚,煎浓汁,缓缓呷服,1剂而愈。
按;“生半夏”为止呕木药,加等量鲜生姜解其毒,经治妊娠剧吐患者“千例以上”,确有覆杯而愈之效。40余年用生半夏超过3吨,“无一例中毒”。生半夏为妊娠禁忌药,又是妊娠特剧吐之效药,“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岂可咽噎废食!
论;本条呕吐酸苦者,是木郁贼土,因于胃气不降,火逆不降,故见味苦。口苦,咽干,目眩,两耳如蒙,听力退者,皆少阳经气上逆也,胆胃郁格,故上见头面轰热,下见肠燥便坚,沉为胃气之大,弦数为少阳之火逆。舌红为相火不降,根黄为肺逆不津瘀而土黄。生半夏,赭石,生姜降胃气之逆,柴胡,黄苓解少阳之逆,人参温中而降逆。此有少阳之弦数,故用柴胡黄芩。如没有弦数,只有口苦,咽干者,也可以不用柴胡黄芩,胃降则少阳自降。
小青龙汤下,半夏标注“洗”,是打碎用开水淘洗之用,也有前医标注,在配伍等量生姜运用无毒无害。余自用,皆用生半夏“个子”,打碎淘洗。这个“洗”的意思,也或是刚收获时,鲜的刀劈两半,或切成片,用开水淘洗。张锡纯谓,药房半夏制皆失宜,故自制半夏,就是先用浸以热汤,后将半夏剖为两瓣,在入锅中,水煮一沸,速取出候凉水,晒干备用。余也用生,开水淘洗自制,无毒无害,勿以轻信半夏有毒而不用,开水淘洗加姜汁即可。仲景现成的方子,却无人敢用,无人会用,实为毁良方良药也,此是中医之悲哀,也是妇人之苦难。现代妇人孕吐,医院挂水,如此之事,仲景早有现成之方,中医居然搞不定,也没能普及,中医的确是坠落了。李可老中医,用生半夏加生姜,治疗孕吐患者,千例以上,确有覆杯而愈之效,无一人中毒。又有人言半夏为妊娠之忌药,此纯是妖言祸众,冤枉半夏。仲景之方在此,妊娠忌半夏之谣言,不攻自破。妊娠忌半夏,此从何出处,余也不知,但出此言者,一定没读仲景《金匮》。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