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性小腹痛,排稀便,你还在服用消炎药吗

这种症状似乎非常常见,有的人甚至长年累月都有这样的症状反反复复,以前经常有些医生给你诊断肠炎,然后建议你运用消炎药治疗,慢慢地,你也开始会进行自我诊断了,每次发作的时候,就给自己诊断个肠炎,然后自己到药店买点消炎药对症治疗一下,很多时候,症状确实很快就能够缓解,但是时不时,又会复发。

随着健康知识的科普,很多人开始认识到,这种情况并不是肠炎,或者大多数时候不是肠炎,而是一种肠易激惹的表现,或者叫作肠功能紊乱。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是一种与情绪因素有关的症状,大部分时候是一种肠道的功能失调,也与饮食因素、精神压力等因素相关。或者本身还有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存在,所以,使用抗生素或者消炎药通常是比较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样可能导致肠道菌群进一步失调。

我们中医是怎么认识这个疾病的呢?大多数时候,中医认为与脾胃有关,脾虚湿滞是比较常见的病机,病者由于长期的饮食失调,或者过度劳累,或者情绪心理因素,导致脾胃功能紊乱,水谷代谢失调,湿浊下注大肠,气机失调,就导致了痛泻。

有很多的患者,平时也很信赖中医中药,但是,对中医中药一知半解,认为既然是肠道的炎症,就应该用清热解毒的方药进行治疗,甚至有些药品生产商为了迎合人们的这种观点,还把中成药的药名,起成了能够消肠炎的意思,比如某炎宁。

又有一些民间的传统认识,在出现痛泻症状的时候,会选择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对症治疗,比如鬼针草、鱼腥草,当然,这些草药通常也会暂时性缓解症状。

但是,您的认识真的是对的吗?其实,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有反复小腹痛、排稀便症状的患者,病程一般都比较长,有的甚至几十年症状反复发作。单从病程的长短判断,实证的可能性就非常小,而虚证的概率就更大。如果只是这种分析,就有些唯心论了。

通过对这些病患的舌脉进行辨证分析,也发现,大部分病人并没有湿热或者实热的舌脉。关键是,如果你误认为是湿热或者实热,而运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并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比如白头翁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

既然不是热证、实证,那就是虚证、寒症的概率比较大,在对一些病人运用温中暖阳的方法治疗后,病人的总体症状通常会得到明显改善,所以,很多中医的学者认为,这种痛泻的症状,已经不是中焦脾胃的问题,而是通常已经涉及到下焦肾阳的亏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zz/457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