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科普名片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yuyue/

从百草园到科普名片

任翔宇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医院内藏着一个中草药科普园,绿化带里种植着各类中草药,“药草飘香”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市民漫步其中,可识药草、知药性、明药效。(《大同晚报》7月17日)

中医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国粹,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何在传承中创新,让岐黄特色带来更多健康福祉?医院打造的这个中草药科普园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通过这个的科普阵地,让更多人在健康科普中感受“中医温度”。

中草药科普园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中草药科普园挂牌对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进行科普,不仅使周边群众、患者、医务人员能够零距离接触鲜活的中草药、了解中药,增加对中药的认知度,同时医院的文化中来。报道里说,“年以来,该院精心打造了平方米中草药科普园,先后探索种植了30多个品种,目前留下既具观赏性,又具科普性的中草药有黄芩、黄芪、芍药、玫瑰花、菊花、鸡冠花等16个品种”,这张科普名片不仅传承、弘扬、挖掘了中医药文化,也营造了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中草药科普园是以“润物细无声”方式服务百姓的一张名片。“民心之所向”是对中医药推广至关重要,对百姓而言,能够运用日常生活中触手能及的植物、食物,科学准确地进行就地取材、简便易行的保健保养,将大大提升公众预防保健能力。健康事关民生福祉,健康无小事,除了医疗结构对病灶病症的对症应对,市民自身的健康知识积累、保健理念更新、识药辨药、通晓药理的能力提升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面向市民群众做最基础的中医药知识科普,中草药科普园很贴近、不生硬,是走进民心有“温度”有“深度”的科普体验。

中草药科普园是传统文化行知合一的一张名片。从耳熟能详的“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故事,到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从扁鹊华佗的行医故事,到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著作,我们中医学既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也有源远流长的起源与发展,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也与科技结合,焕发新的生命力。读万卷书和和万里路一样重要,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很多人对健康和中医药理有认知但却仅限于读本介绍,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的近距离切身感受,既是进一步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的传统文化普及,也是让中医药服务真正走到百姓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的健康实践。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个百草园里的覆盆子就是药材,中医药文化里,很多植物的根、茎、叶、果皆可入药,全是宝。从百草园到科普名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活动,中草药科普园可以输出有细节以及易理解的科普内容,对中医中药文化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zz/690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