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丸治疗肠炎嗳气案
张某,男,21岁,形体胖壮。年12月23日以结肠炎来诊。
结肠炎4年,屡治屡发。现打饱嗝,腹胀,腹泻,每日2~3次,不敢吃生冷,也不敢吃辛辣,乏力明显,口干欲饮,手足冰冷,冬天暖和不过来,舌苔薄腻,双脉可,重按无力。处以乌梅丸:
乌梅40g,黄连5g,黄柏10g,附子5g,肉桂10g,干姜10g,川椒10g,党参20g,当归5g,细辛5g。
6剂,煎服,每日1剂。
年1月2日二诊:大便每日2~3次,但较前畅快,不成形,双脉可。但乏力明显,嗜睡,嗳气减轻。上方加麻黄10g,改乌梅为30g,增细辛为10g。继服6剂。
1月8日三诊:胃不适,易嗳气,感觉有气力,但大便仍为每日3次,但较前顺畅。改处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30g,代赭石10g,党参10g,姜半夏10g,生姜50g,大枣10g,炙甘草10g。
6剂,煎服,每日1剂。
4月1日四诊:仍嗳气频频,大便不畅,日2次,黏滞不爽,苔薄腻,双脉可,重按无力。处以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20g,黄芩10g,黄连5g,甘草10g,制大黄5g,干姜10g,附子5g。
6剂,煎服,每日1剂。
4月14日五诊:顽固性嗳气,频频而作,伴大便不畅,日2次,舌正,脉浮滑有力。上方加丁香20g,柿蒂20g。继服6剂。
4月21日六诊:上方有效,嗳气减,大便仍每日2~3次。上方减丁香为10g。继服6剂。
5月5日七诊:嗳气频作,大便溏,每日2~3次,舌正,脉沉迟有力,嘱服补中益气丸,2日内服完1盒。
5月12日八诊:嗳气未再作,大便畅快。
5月22日偶遇患者,嗳气未再作,唯大便黏滞,嘱继续服用补中益气丸。
按:乌梅丸是治疗“久泻久利”的专方,临床上常用于结肠炎的治疗,发病时间越久,疗效越好。本案患者以嗳气、腹泻来诊,一诊时采用惯性思维,径直用乌梅丸,大便较前好转,嗳气减轻,但乏力明显,伴嗜睡,故二诊时仍处以乌梅丸。
三诊时,因为胃不适,易嗳气,改处旋覆代赭汤,疗效不显,嗳气依然。
四诊时,因大便黏滞不爽,改处葛根芩连汤,效果罔然。
五诊时,因大便黏滞不爽,再加上嗳气,故上方加丁香20g,柿蒂20g,6剂药后取得明显的疗效。故六诊时,效不更方,仍予上方消息之。
七诊时,疗效又不显。
细思之,给予旋覆代赭汤降之,疗效不显;给予丁香、柿蒂,疗效不显。莫非是中气不足?然二诊时除了有乏力、嗜睡、双脉按之无力外,别无他症可以证明中气不足的存在。患者食欲佳,饮食有味,皆证明中气不足是不存在的。然而,毅然决定用补中益气丸的原因是,用了那么多降胃气的药物,都不管用,那就采用升提法一试。没想到,居然对症。
这使我想到,治疗崩漏时采取止血法,血仍流不止,这时采用活血法往往会取得疗效。“反其道而行之”,是临床上在反复治疗不愈的情况下,所采取的非常规的治法。
推荐阅读:
误治医案二则
龙蚝理痰汤
《伤寒》、《金匮》方在男科病的应用
阳事不举并不都是虚
治小便遗精白浊方
不寐、滑精案
一知半解中医医理误人不浅--早泄案
-END-
有用就扩散
有用就点在看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经方临证感悟》
作者:宋永刚;整理/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旨在推广经方,喜欢宋老师的书欢迎购买正版图书,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