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多元产业带动群众持续致富增收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三大产业夯根基,特色产业添动力,新兴产业增效益,多元收入更持久”是对宜君产业发展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高度概括。脱贫攻坚以来,宜君县依托资源禀赋和优势,坚持以传统更优、特色更强、规模更大、产业化程度更高的目标,构建起了“3+4+N”(以苹果、玉米、核桃为主导,以生猪、食用菌、肉兔、中药材为辅,以奶山羊养殖、新能源、旅游业、加工业等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了群众持续致富增收。

三大产业夯根基。“塬区苹果映红天,山区核桃结成串,遍地玉米金灿灿”,这是宜君县持续做优做大传统产业的写照,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在发展中,宜君县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带贫益贫模式,采取新型经营主体引领、技术能人示范、园子托管、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及产业链整合等方式提升品质,特别是下气力引进陕西果业集团建设万亩有机矮砧苹果示范基地。

目前已建成5个基地亩,正在配套建设万吨苹果贮存库和4.0型苹果分拣线,辐射带动全县3万亩优质矮砧苹果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基地规模化、品种优良化、生产集约化、产品有机化、经营多元化、产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当前全县发展苹果20.5万亩、玉米34.3万亩,核桃42万亩,人均苹果3亩、玉米4亩、核桃5亩,同时开发了宜君苹果、干核桃、核桃乳、文玩核桃、玉米糁、玉米面、玉米皮编织品等系列产品,奠定了宜君群众致富增收的基础。

特色产业添动力。猪菌兔药齐发力,群众增收新渠道不断拓宽。引进新希望集团投资3.35亿元,建成头能繁母猪养殖场,年出栏仔猪20万头,采用“政府+企业+村集体+贫困户”方式,带动21个村集体建设头至头新希望模式生猪育肥场,每村每年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以上。

肉兔养殖引进四川哈哥集团技术,投资余万元,采取“企业引领+贫困村入股+村集体养殖”方式,实现村级资产收益、经营收益和贫困户务工分红多重受益。

食用菌发展引进天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公司+种植培训基地+村集体+贫困户”方式,建成了西洼村总厂和3个食用菌产业扶贫培训基地,年种植规模达到万棒。

成立县中药材研究院和中药材协会,推进“宜党”“黄芩”等道地药材种源繁育,引进宜上丰衍、天士力、本草堂等龙头企业,建成10个千亩以上优质标准化党参、丹参、黄芩、大艾种植基地和标准化育苗基地,以奖代补调动药农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县种植中药材7万亩,带动村集体20个,实现户贫困户人家门口就业,户均年增收元。

新兴产业增效益。紧盯省上“3+X”产业布局,扶持宇谷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奶山羊0只,吸纳周边余贫困户和余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种草、务工增收。

围绕建设关中新能源基地目标,依托年平均有效日照.5小时、空气质量位居关中县区首位优势,紧抓国家光伏扶贫试点县机遇,借助苏陕扶贫丰宜协作,引进江苏企业投资45亿元,建成了2个光伏技术领跑基地和57个村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MW,年产值8亿元,每年带动贫困村增收35万元以上,贫困户户均分红1元以上。强化农光互补,建设栋蔬菜大棚,1.5万亩道地药材,吸纳余名群众稳定就业,光伏技术领跑基地4年后年均上缴税收0万元。

积极探索设立“宜农股”,形成“一股三带”扶贫机制,三年来,企业共计向“宜农股”持股村集体和贫困群众分红.6万元,其中村集体分红.2万元,贫困户分红.4万元,户均分红2元、人均元;在带动景区及产业多元发展的同时,带动开办农家乐、商店、垂钓园等40余家,为贫困户提供保安、保洁、管理员等长短期岗位多个。

引进盐城大丰创意工艺品有限公司,投资万元建成了毛绒玩具厂,按照“总厂+社区工厂+家庭作坊”的方式,在镇区集中搬迁点建成3个社区工厂;围绕产业链条延伸,布建了一批中药材种植、手工艺编织、核桃工艺品等加工业,将工厂直接建设到村到社区。累计培育社区工厂10家,认定就业扶贫基地9家,吸纳贫困劳动力人次,年人均增收1.2万元。

多元收入更持久。县上围绕川道、山坡、塬区地貌特点及优势资源,形成三大基础产业、四大特色产业,同时培育出门类多样的新兴产业,人均5亩核桃、4亩玉米、3亩苹果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10个县级、50个镇级、19个扶贫工厂车间吸纳群众充分就业,个新型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参与带贫益贫,村级光伏电站、苏陕扶贫、宜农股“一股三带”收益分红,确保了每户贫困户有2-3个以上带贫益贫措施,每户有劳动力贫困家庭都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

如棋盘镇黄埔寨村年以前是全县典型的偏远村、空壳村,在产业扶贫和“三变”改革的推动下,村上建起了种鸡场、有机肥厂、观光农业采摘园,种上了余亩富硒玉米,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多达万元,贫困户每户分红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三变”改革示范村。贫困户打破了原有的收入体系,除种植业收入外收入来源体系丰富,有了项目分红、项目务工收入、土地流转、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等多项收入,收入方式呈现多元化更可持续。(田晓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hy/428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