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文化传播,他山之石透析千金三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笃行致远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果。以下是杨兆林教授师承弟子跟诊经方医案、医话或自己门诊临证医案,供临证交流,提高临证,开阔视野。杨兆林老师诊疗预约(请提前两天预约)

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金匮要略》

原文: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组成:黄芩一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

用法: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功用:清热解毒,养血滋阴。

主治:产后血亏阴虚,风邪入里化热,四肢烦热,头不痛者。

方解:

本方用于治疗产后血亏阴虚,风邪入里化热之证,方用黄芩清热,地黄滋阴养血,苦参燥湿祛风,刚柔并用,祛风而不燥,滋阴而不腻。临床应用以产后发热而无表证者为辨证要点。

黄芩清实热、湿热、血热为主药,一药三用,唯黄芩能当此任。《本经》论黄

苓,首言“主诸热〞一语道尽机宜《本经证疏》谓:“仲景用黄芩有三轉焉,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轉(桂枝柴胡汤、黄芩汤、大柴胡汤、黄连阿胶汤、监甲煎丸、大黄塵虫丸、奔豚汤、王不留行散、当归散;湿热阳中者,与黄连为糯(半夏污心汤、甘草污心汤、生姜污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千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而本方以苦参助黄苓清湿热,千地黄助黄芩清血热,

共奏清热泻火,燥温凉血又功。对于产后湿热并见之四肢烦热,药星三味,却面面俱到。

附注《张氏医通》:上三味皆纯阴苦寒,伤胃滞血之药,产后虽有烦热,难以轻用,必有质壮气盛,脉证俱实,能食便硬者,始堪任此,用者审之。

医案:治疗五心烦热案

董某,女,41岁,农民。

初诊:患者3年来每届春夏之交,即感骨蒸发热,渐至手心、足心及心口灼热,以致心烦不安,神疲乏力,小便色黄灼痛,曾经中西医多次治疗,均未奏效。诊时,虽骨蒸发热,但体温并无变化,舌质红绛,苔薄黄,脉虚数,左寸较为洪盛。证属水亏火盛,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方用三物黄芩汤。

处方:黄芩30g,生地15g,苦参9g3剂,隔日1剂,水煎,早、晚空腹服。

二诊:服上方后,五心烦热及蒸热等症已减大半,舌绛及黄苔渐退,脉仍虚数。此虚热基本消退,继宜滋阴壮水,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处方:生地30g,山萸肉、茯苓、粉丹皮各9g,泽泻6g,山药15g,沙参、麦冬各18g,地骨皮24g5剂,每日1剂,水煎,空腹服。此方服后,病家来人调方云:烦热尽退,诸恙悉除。嘱原方再服5剂,以巩固之。

按语:本案五心烦热、骨蒸发热虽系阴虚内热,但因虚热偏盛,故首诊柴老重用黄芩苦寒清热,其用量较原方明显加大,意在突出清热之功;后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滋阴壮水,首尾衔接,各有侧重而获佳效。

杨兆林主任简介杨兆林52岁,主任中医师,医圣仲景故里,伤寒名家, 经方实战家,医院中医科主任。

现任世中联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

世中联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

世中联儒医文化研究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

世中联河南儒医文化研究会经方传承工作委员会

《基层名医》杂志

河南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

创办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zz/113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