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里的*芩们

明医公开课

第课

*芩为唇形科植物*芩的干燥根,为中药中 “三*”之一。古代*芩分枯芩与子芩。枯芩(宿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子芩(条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而今多不再区分。

作为传统的清热药,*芩可用于治疗高热烦渴、身热咳嗽、泻痢、*疸、头痛、腹痛、淋浊、目赤肿痛、吐血、衄血、子宫出血、胎动不安、痈肿疔疮等病症。

*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品,曰:“*芩,味苦平,主诸热,*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芩在经方中使用率较高,共有26方有*芩,主要取其清热解*、凉血安胎之功。下面仅就*芩治疗脏腑热证之功,讨论如下。

肺热证

麻*升麻汤:

麻*、升麻、当归、知母、*芩、萎蕤(一作菖蒲)、芍药、天门冬(去心)、桂枝(去皮)、茯苓、甘草(炙)、石膏(碎,绵裹)、白术、干姜。

适用于肺中郁热及脾虚下利的上热下寒证,配伍使用*芩的目的就是配合石膏、知母等,清泻肺之郁热。因为是郁热,故又与麻*、升麻发越郁阳之药相伍,正和“火郁则发之”之意。《滇南本草》的“上行泻肺火”之说,就源于如此。

泽漆汤:

半夏、紫参(一作紫菀)、泽漆(以东流水2升,煮取毫升)、生姜、白前、甘草、*芩、人参、桂枝。

适用于肺中停饮,郁而化热之咳喘证。配伍*芩的目的仍是清泻肺热(此热为饮郁之热)。治病必求其本,故方重在消痰逐水,诸药相配共奏清热逐水,通阳化饮之功。

心火亢盛证

泻心汤:

大*、*连、*芩。治疗邪热壅滞心下,气机痞塞证。适用于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舌苔*腻,脉数实者。

*连阿胶汤:

*连、*芩、芍药、阿胶、鸡子*。主治心火过亢,肾阴亏乏而致“心中烦,不得卧”之证。方中*芩配*连清心火而坚阴,因为肾中真阴亏乏,故又用阿胶、芍药、鸡子*添补真阴。这是清心滋阴,交通心肾的开山之方。

胃热证

附子泻心汤:

大*、*连、*芩、附子。主治阳虚于外,热结于胃。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脉沉者。

干姜*芩*连人参汤:

干姜*芩*连人参。主要用胃热脾寒上吐下利之证。

半夏泻心汤:

半夏、*芩、干姜、人参、炙甘草、*连、大枣。此方也用于胃热脾寒,上吐下利之证。方中*芩协助*连清胃热,干姜与人参温中健脾,此为寒热分居上下,故称上热下寒证。

生姜泻心汤:

生姜、*芩、人参、干姜,半夏、*连、大枣。

甘草泻心汤:

甘草、*芩、干姜、半夏、大枣、*连。此二方在治疗胃热方面与半夏泻心汤的机理差不多,故不再赘述。

肝郁热证

侯氏黑散:

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芩、当归、干姜、川芎、桂枝。治疗肝旺脾虚湿痰素盛,外风引动内风之证。

当归散:

当归、*芩、芍药、川芎、白术。该方用于湿热胎动不安证。这边是*芩为安胎圣药的由来。

奔豚汤:

甘草、川芎、当归、半夏、*芩、生葛、芍药、生姜、甘李根白皮。该方治疗肝热奔豚证。奔豚证的病机是肝郁化热,充气上冲。*芩配伍葛根,协助李根白皮清热平肝。*芩配伍当归、白芍养血清肝。

胆热证

小柴胡汤:

柴胡、*芩、人参、半夏(清)、甘草(炙)、生姜(切)、大枣,治疗胆火肆逆,枢机不利证的少阳热证。方中*芩与柴胡是相须配伍。《本草汇言》曰:“清肌退热,柴胡 ,然无*芩不能凉肌达表”。可见*芩是清解少阳之热不可缺少之品。

*芩汤:

*芩、甘草(炙)、芍药、大枣,治疗胆热下利证,该证的病机是少阳胆热內迫阳明,下趋大肠而致的下利。*芩,《神农本草经本经》曰:主“肠澼,泄痢”。*芩配芍药并能入血分,清除血中之热,故后世用本方专治湿热下利脓血的痢疾,为治疗痢疾的祖方。

大肠湿热证

葛根*芩*连汤:

葛根、甘草、*芩、*连。方中*芩配*连,清热坚阴止利,*芩并能与葛根配合,加强葛根解肌退热之功。

长按扫码注册点击查看详情

0成本打造自己的空中药房

免费听微课

学临床医案

打造工作室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医院医生吴文博。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明医小兰iaoan

有其他感兴趣的、想了解的、想学习的内容

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点“阅读原文”也可轻松注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zz/2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