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危在旦夕60年临床经验的老

导读:古人说,“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意思是说,一个中医要想提升临床水平,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也只有功底深厚的中医,才能在“疾病万千丛”中,彰显大国医的水平。

罗国钧老中医行医六十多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面对感染性休克这样危在旦夕的病症,也能从容不迫,开方施治,终于将患者从生命垂危的边缘给挽救了回来。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请看下文分解:

案例曲某,女,88岁。年10月18日初诊。主诉(代诉):失语1月,发热、昏迷1周。患者因失语、嗜睡1医院。

经检查确诊为多发性大面积脑梗死、冠心病、窦房结功能低下、心律失常、频发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颤。

近1周因并发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而病情加重,出现发热(体温38.6~39.1℃),咳嗽,吐痰,呼吸急促,四肢发凉,大量出汗,心悸(心率~次/min),口干舌燥,意识不清,血压下降(80~76/63~61mmHg),经西医采用抗菌消炎、强心、吸氧及支持疗法等未见好转,现已处于休克状态,危在旦夕。

家属抱着 一线希望,急切邀余诊治。刻下:患者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呼吸浅速,四肢冰凉,脉细数而微弱。舌红无苔。

中医辨证: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气血衰败,阴阳欲脱。因属危证,急予益气养阴、温阳通脉以扶正,清热解*以祛邪。

拟方:*参30g,麦冬12g,五味子15g,桂枝9g,金银花20g,连翘20g,丹参15g。水煎服。1剂。频频喂服以观察之。

10月20日:服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体温下降至38℃,心率减慢(~次/min),血压上升(84~86/63~66mmHg),呼吸较前平稳,出汗减少,但仍咳嗽,喉中有痰。

改方为:*参15g,麦冬12g,五味子15g,金银花20g,连翘20g,*芩9g,蒲公英20g,玄参15g,生地15g,丹参12g,茯苓12g,陈皮9g,半夏9g,杏仁9g,桔梗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7剂。

10月27日:病情明显好转,体温下降至37~37.5℃,心率减慢至90次/min,心律较前规律,偶有期前收缩,血压正常(91~/68~82mmHg),咳嗽减轻,痰易咳出,食量稍增(喂食),意识清醒。

惟小便涩滞,尿色仍较深且浑浊,尿检蛋白(±),白细胞(++)。

10月20日方加萹蓄12g,瞿麦12g。水煎服。7剂。

11月3日:体温正常,心率70~80次/min,较前有力,期前收缩亦减少,呼吸平稳,咳嗽吐痰减轻,食欲好转(喂食),小便较清,尿检(-),血压94/60mmHg,白天停用吸氧。

10月20日方加当归9g,赤芍15g。水煎服。10剂。

11月14日:一般情况较好,体温正常,心率62~70次/min,偶有心律不齐。呼吸平稳,仍有轻微咳嗽吐痰,已停止吸氧。

虽仍失语,但意识清楚,瘫痪之肢体肌力增加。检查心电图明显好转,偶有期前收缩。

因病情趋于稳定,遂出院回家继续中药治疗,乃以下方善后。

*芪15g,*参9g,*芩9g,连翘20g,金银花20g,陈皮9g,半夏9g,远志9g,地龙9g,茯苓9g,白术9g,白芍15g,当归15g,丹参15g,甘草6g。10剂,水煎服。解析本例的特点一是患者年龄大,属高龄;

二是病情复杂,身患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三是近日并发肺部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且已危在旦夕。

因而尽快纠正休克,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也是治疗的重点。

中医学无休克之名,依其表现属于中医的厥证和脱证范畴。

《伤寒论》指出:“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若阴阳不能相维系乃至阴阳离决,则发为脱证。

亡阳则为阳脱,亡阴乃是阴脱。后世也有统称为厥脱。

本例是因感受外邪,阻遏气机,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气机逆乱,甚至阴阳离决。

鉴于患者系一老年人,气血不足,正气亏虚,故采取扶正与祛邪并举之法,急予益气养阴、温阳通脉以扶正,清热解*以祛邪。

方中重用*参以补益元气,麦冬养阴,五味子收敛肺气以止汗。

本方即古方之生脉散,三药合用,大补气阴,敛汗生脉,是益气养阴固脱之名方。生脉散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收效显著。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具有强心、升压、改善微循环等多方面功能,可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肺心病及休克等属气阴两虚者。本例即以生脉散为主,佐以桂枝、丹参温通血脉,增加强心之力,又以金银花、连翘清热解*以对抗病原微生物及其内*素,从而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增强抗感染的效果。结果表明仅服1剂病情即有明显转机,体温下降,血压上升,心率减慢。后依病情加蒲公英、*芩加大清热解*之力;配玄参、生地以增强清热养阴之作用;茯苓、白术健脾和胃;陈皮、半夏、杏仁、桔梗、甘草止咳化痰。诸药合用,既治病之本,又治病之标,标本兼治,效果显著。患者血压正常,休克纠正,意识清醒,咳嗽吐痰减轻,基本恢复常态。尔后酌加萹蓄、瞿麦以改善泌尿系之炎症,迅即收效。鉴于体温正常,心肺功能好转,泌尿系症状全消,尿检(-), 以益气养血、清热解*、健脾和胃、理气化痰之法组方以善其后。感悟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证候,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预后往往不良。本例为感染外邪,*邪内侵所致,当属临床常见的感染性休克。有关抗休克的中医治疗,近几十年来国内做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如生脉散、四逆汤、参附汤以及众多经验方,都取得了较好疗效。生脉散为一古方,功能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现代药理研究,本方具有强心,调节血压,改善微循环及心肌代谢,增加冠脉流量,提高耐氧能力,促进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等功用。本人在临床上应用生脉散较为广泛,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绞痛、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休克或年老体弱,或低血压者,甚至某些外科疾病凡出现气阴两虚者皆可应用。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有三点感悟至深。1.扶正与清热解*并举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是由于感受外邪所致,如细菌、病*、螺旋体等。清热解*药可通过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的多个环节而发生作用。如抗病原微生物、抗*、提高免疫功能以及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等。而清热解*药对感染所致中*性休克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不仅临床上有效,实验方面也得到证实。如*连解*汤抗内*素休克、金银花制剂对铜绿假单胞菌内*素休克都有治疗作用。连翘、金银花等对伤寒杆菌内*素所致猫休克有不同程度的升压稳压作用。显然,对热盛耗气伤阴的患者应采用益气养阴之类药物,如人参、*参、*芪,或生脉散之类与清热解*药合用,往往能取得单一治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本人常在生脉散基础上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鱼腥草等清热解*之品,对升高血压,控制感染常能收到良好效果。2.养阴生津佐以温通中医学认为脱证有亡阴、亡阳之分。亡阴以益气养阴固脱为主,亡阳则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为主。临床上常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最终阴阳离决的情况,故治疗时要重视阳生阴长之理,注意阴阳互根的关系。本人常在生脉散的基础上佐用桂枝以温通心阳,对于改善四肢厥逆、减少汗出、升高血压,效果更为明显。3.重视活血通络的应用休克的病因病机复杂,但有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即微循环障碍。中医学认为瘀血阻络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若机体感受病邪,络脉受损,气机不畅,最易导致血行不畅而成瘀血。瘀血又影响气机的畅达,以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因此,治疗上既要回阳救逆,还要注意疏通脉络,故常加用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赤芍、当归、茜草等,则能更好地发挥祛邪解*之效力,提高抗休克的作用。(本文选自《临证六十年验案解析》,作者:罗国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zz/235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