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根外*内却黑,腹中腐烂更奇绝。
泻火祛淋治痈肿,止血安胎除诸热。
一药协耦行四径,独味治疾亦千百。
如鼓应桴善肯萦,医中之妙要承接。
苦芩竟救一巨人,本草纲目世人得。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回忆说:他在26岁时,感冒咳嗽,久咳不止,发热,火燎皮肤,痰每日碗许,口渴多饮,寝食几疲。其父是当时名医李言闻,用柴胡、荆芥、竹沥、麦冬之类均无效,病逐日加剧。家人及邻居认为必死无疑。李言闻查遍医书,偶然发现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治肺病如火燎的论述,恍然大悟,原来烦躁引饮而盛者属气分之热,宜一味*芩汤以泻肺气分之火。遂取*芩片一两,水两钟,煎成一钟,给李时珍服。次日即身热尽退,痰咳皆愈。事后,李时珍颇有感叹:“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据分析,李时珍所患可能是大叶性肺炎、肺脓疡之类,属中医肺热实火之证。因*芩苦寒,以泻实火除肺热见长,从而挽救了这位大药物学家,才使《本草纲目》能问世,而造福人类。
《本草纲目》记载两个案例:“昔有人素来多酒欲,病小腹绞痛不可忍,小便如淋,诸药不效,偶用*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遂止。有人因虚服附子药多,大便秘,服*芩、*连药而愈。此皆热厥之症也。”
孙思邈《千金方》也有只用一味*芩煎服,“治淋,亦主下血”。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有*芩散,即用一味*芩为末调服,“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许叔徵《普济本事方》,也单用一味*芩为细末,治“崩中下血”。元代朱丹溪有一名方清金丸,以*芩为末蜜丸,“泻肺火,降隔上热痰”。《兰室秘藏》中的小清空膏,以*芩为末茶调服,“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瑞竹堂经验放方》的芩心丸,独以*芩新枝者二两为末泛丸,“治妇人四十九以后天癸却行,或多不止”。《本经逢原》中还说:“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女人血热,经水暴下不止者,最效。”《本草正》进一步指出:“枯者清上焦之火,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所有这些,均是*芩去诸热之功。
关于*芩配伍,清代邹澍对张仲景用*芩总结“仲景用*芩有三耦”,其一,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耦,如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其二,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耦,如*芩汤、*连阿胶汤;其三,湿热中阻者与*连为耦,如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芩*连汤。*芩协柴胡清气分之热,协芍药泄迫血之热,协*连解热生之湿。《本草图经》云:“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金代张洁古用*芩配白芷“治眉眶作痛”。李时珍、李士材体会,*芩得酒上行,得猪胆汁清肝胆火,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古医家认为,*芩中枯者为枯芩,细条者为条芩,枯芩体轻主浮,专泻肺、胃、上焦之火;条芩体重主降,专泻大肠、下焦之火。故*芩主治不外清肺、大肠、胆三经之火,枯芩走肺,重在清肺火;子芩走大肠,重在清大肠之火。
焦树得说:*芩酒炒偏于泻肺火,治上卫湿热;*芩炭可用于各种热性出血;枯芩(又名片)偏于清肺胃之火,清肌表之火;条芩(又名子芩)偏于清肠胃之火,并常用于清热安胎。元代朱丹溪云:“*芩、白术乃安胎圣,俗以*芩为寒而不敢用,盖不知胎孕宜清热凉血,血不行乃能养胎。”
《丹溪纂要》中有一方叫三补丸,仅*芩、*连、*柏三味苦寒之药,“治上焦积热,泻五脏之火”。
《千金方》中的加减三*丸,系用*芩、*连、大*三药,据四季调整剂量,竞能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泻五脏火,以通为补。
PS: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多多传扬,帮助更多人了解养生知识,远离疾病的痛苦。医之艾灸,艾产品、砭石产品,厂家直销,货真价实,艾条,艾绒,艾柱,艾灸发热贴,坐灸仪,砭石系例等,产品齐全,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到微店看看,如果您是店面,养生馆,个人用量大,还可以订制,享优惠哦!加盟代理⊙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