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日学习太阳病中风,邪风汗出之治法;伤寒五六日中风未解,转为往来寒热的少阳症,分别以桂枝汤和小柴胡汤解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阳病阳动而强,故发热,荣不得阳和故弱而汗出,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伤寒、中风五六日,阳气已弱,正应少阳之气,少阳为半表半里之枢机,出则在表,入则在里。
少阳病,则阳气弱,水湿不得阳气运化则停滞,阳气虽弱,但有出表之势,故阳气出表,阳动,故热;
阳气弱,陷于水湿中,阳性不得显,故恶寒,是谓之往来寒热;
阳气不展,郁于水湿中而不展,故胸胁苦满;阳气不运,水湿停滞,故默默不欲饮食;
阳气入里陷于水湿中,郁而化火故心烦,郁于里之水湿中之火,动力足则喜呕;
郁而无力以张则胸中烦而不呕,郁于水湿中之火,发而上则渴;
不化之水湿下而腹中痛,小便不利;上于心则心下悸;上于肺则咳;
水气停于胁,下则胁下痞硬;郁火不发则口不渴;阳热出表则身有微热,以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主内外之枢机,半夏主脾胃上下之枢机,黄芩清郁热之火,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助营卫气血生化之源也。
紫尘阁经方传承人更多精彩条文解读每周持续更新中,请紫薯们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