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汤和黄芩潜阳汤

北京好酒渣鼻专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512/8941331.html

伤寒论有首方子(也有说或首的),许多方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有的方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就包括黄芩汤。

黄芩汤在伤寒论中,就一个条文,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所以,后世一般就把黄芩汤,仅仅当作治疗腹泻的方子。

近十年来,我在临床上大量使用黄芩汤,不能说每天都用,基本上每周都要用几次。我用黄芩汤,不是用来治腹泻,而是用来治疗阳不入阴的、各种各样的病,比如失眠、刚睡着咳嗽、刚睡着出汗、刚要睡着忽然憋醒、刚睡着呕吐(参见:刚睡着剧吐和黄芩汤)、秋天过敏性鼻炎、秋天高血压(参见:秋季高血压与黄芩汤)、甲亢(参见:师徒对话录(22)——甲亢与黄芩汤)……

下面谈一下我对黄芩汤及其加味汤的理解和应用体会:

1、阳气升发收藏和出入升降:

白天属阳,晚上属阴;白天阳气升发,就是阳气出阴;晚上阳气收藏,就是阳气入阴。

夏天属阳,冬天属阴;夏天阳气升发,就是阳气出阴;冬天阳气收藏,就是阳气入阴。

白天人精神抖擞,行动敏捷,就是阳气升发;晚上人睡着后没有意识,不能动作,就是阳气收藏。

2、少阳主枢机:

枢是指的是门的转轴,是门开合的枢纽。既含有中心、机要、关键之意,同时也有控制,调节之意。

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阳气的出入升降,要经过少阳枢转,所以少阳主枢机。

阳气在出入升降过程中出了问题,就叫做少阳枢机不利。

3、阳不入阴:

人睡着后,就是阳气入阴。

刚想睡着的时候,正是阳入阴的节点,如果此时阳气不能顺利入阴,就会发生问题——也就是生病了。我把这类病的病机,辨证为“阳不入阴”,比如,刚睡着咳嗽、刚睡着呕吐(参见:刚睡着剧吐和黄芩汤)……

秋天是阳气由升发到收藏的转换过程,有些单在秋天发生的病,我也把它们的病机,辨证为“阳不入阴”,比如秋天过敏性鼻炎、秋天高血压(参见:秋季高血压与黄芩汤)…

4、黄芩汤是少阳病的方子:

少阳病的主方是小柴胡汤,如果少阳病偏于寒——中焦阳气不足,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如果少阳病偏于热,就是黄芩汤。

黄芩汤一共四味药组成,黄芩清胆热,芍药加甘草组成芍药甘草汤养肝阴,大枣养脾。

5、“黄芩潜阳汤”专治阳不入阴:

阳不入阴,是少阳枢机不利。要调节少阳枢机,就要用少阳病的方子。

小柴胡、柴胡桂枝干姜汤等,含有柴胡的方子显然不行,因为柴胡有升发作用,本来就阳不入阴了,再用柴胡显然不合适。

黄芩汤是 的、最合适的方子。

但单用黄芩汤,还是不够的。因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气难入阴,除了少阳枢机不利之外,也与肾阴不足、守(藏)不住阳气有关,所以除了用黄芩汤调节枢机以外,还要养阴。为此,在黄芩汤基础上,我组了一个新方,取名“黄芩潜阳汤”:

黄芩潜阳汤:黄芩白芍甘草生地麦冬五味子干姜大枣。

加生地、麦冬、五味子,是取麦味地黄丸之意,以滋养肾阴;加干姜,是为了在一大堆清热养阴药里,顾护脾胃。

所有阳不入阴的病,我都是用“黄芩潜阳汤”‘治疗的。前面已经写了三篇案例,随后我还会写一系列文章,来说明黄芩潜阳汤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panjk.com/afhzz/292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4